起始于清末和民国初年的新学是中国教育从古代走向现代的重要分水岭。由于西学的引入,在中国传承了近1500年的以围绕科举取士为中心的传统教育体系在清末崩溃,代之以新的教育体系。但在清末至民国初年的近二十年间,新的教育体系并未真正形成,特别是在经济相对落后,信息相对闭塞的义乌,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处于新旧体系混合的过渡阶段,甚至由于社会动**等原因,根本无教育体系可言,基本是地方政府勉强维持薄弱官学的运转,民间贤达依照各自对教育的理解来展开各种教育活动。直至中华民国成立十多年后,新的教育体系才逐步形成,并在全国有效实施。
新的教育体系包括新学制的逐步定型,教学内容在设置上的逐步完善,西式课堂教学方法的逐步引进和消化,以及对学生思想和行为规范教育的重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