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 儿子总为乳房而困扰,休学治疗都不见效,该如何是好? —— 引导孩子接纳自己,重建自信(1 / 1)

/心理困扰/

这一天,心理咨询专线里传来一位父亲急切的声音。这位父亲说,他的儿子总为**问题而困扰。家长带孩子跑医院,看医生。孩子吃了不少药,已经大半年没去上学了。至今问题还是没有得到解决,现在不知该如何是好,请求我帮帮他们的孩子。

一般说来,大凡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往往不是心理咨询的理想对象,何况孩子已经大半年没去上学了,心理咨询很难达到良好的效果。但是,考虑到家长十分诚恳,特别是考虑到孩子有强烈的求助动机,我还是安排时间接待了他们一家人。

说到**的困扰,似乎应该是女孩子的事,一个男孩子怎么会为**而困扰?新鲜,奇怪!现在,我们面对的就是这样一件新奇的事。

在我的想象中,男孩应该是一副病恹恹的样子。但是,当一家三口如约来到心理健康中心时,眼前的男孩却与我想象中的样子反差很大。他们落座后,我得知男孩叫玉刚,长得高高大大,帅气又文静。这样一个男孩究竟遇到了什么问题,以至于需要休学半年多就医吃药?

经过交流我了解到,玉刚学习成绩很不错。他对自己要求很高,高二的时候在班上考了第三名,在年级里考了前20名。但玉刚总觉得自己的**不丰满,**不突出,他为此十分烦恼。医生诊断他的**发育没有任何异常。可是,玉刚却反反复复、没完没了地想这件事,上课的时候也会想这件事。去年新学期刚刚开学不久,玉刚便开始烦恼这件事。由于已经上高三了,玉刚特别想把学习搞好,就强烈地想摆脱这种想法,拼命控制,可越控制症状越严重。家人看玉刚当时总是焦虑、烦躁,状态非常不好,就让他休息了几天。

这一休息玉刚的状态更差了,于是父母帮他办了休学,并开始带着他四处求医。所有的医生都说玉刚的**发育没问题。最后,他们找到了心理医生,心理医生诊断他为强迫症,对他进行了药物治疗。转眼半年过去了,玉刚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他依然休学在家,而且情绪越发不好,经常烦躁不安,经常发脾气。

玉刚这样描述自己的问题和症状:“我非常想摆脱,不想这样想,我总是对自己说,别想了,别想了。可越是这样,念头越是强烈,于是我就非常烦躁不安,没法上课了。我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才休学的。休学之后,一个人在家里更加烦躁不安。我感觉吃药没什么用,希望接受心理治疗。”

跟父母单独会话的时候,玉刚的父母介绍了一个情况。孩子最早是从上初二的时候开始嫌自己的**不好看,怕过夏天。在高三的时候,这个问题更加严重。当时,他的女朋友刚刚提出了分手。

/心理解析/

综合咨询会话的情况来看,玉刚的问题主要是体形嫌恶症的表现。

体形嫌恶症简称嫌形症,主要表现为当事人很关注自己的身体外表,心理上很嫌恶自己躯体的某些部分。尽管医生认为并不需要矫正,他自己却总是想办法纠正自己觉得丑陋或不好的躯体部位。我在心理咨询中发现,体形嫌恶症多发生在青春期的男孩女孩身上。因为这个年龄段的男孩女孩,对自我形象及自我意识,正处于最敏感的时期。

最常见的嫌恶部位往往是哪些呢?一般来说,男士往往嫌自己的鼻子不够高或不够端正,自己的性器官不够大,自己的个子不够高,等等;而女士往往觉得自己的嘴巴不好看,不是双眼皮,脸上有斑点,牙齿长得不整齐,**不够大,身材不苗条,等等。他们通常认为自己躯体上的缺点,阻碍了自己与他人的正常交往。

体形嫌恶症的心理根源,往往与当事人在性心理发展过程中受过挫折密切相关。心理咨询的实践与研究表明,患有体形嫌恶症的人往往曾在性心理发展过程中遭受过挫折,从而影响了他们的自信,特别是影响了他们对自己心理性别的认同。

如果从心理分析的角度进一步探究,体形嫌恶症往往具有性的象征意义。比如,为什么嫌恶的部位往往是鼻子、嘴巴、胸部?就是因为这些部位具有较为明显的性象征意义。而对**、阴茎的担心,更是直接地反映了性心理方面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胸部和**,不仅对女性具有性象征意义,对男性同样有性象征意义。玉刚的问题正是这样,他认为自己的**不够丰满,从而缺乏自信心。

总之,体形嫌恶症的心理根源是当事人对自己缺乏自信,特别是对自己的性别魅力缺乏自信。对处在青春期的男孩女孩来说,缺乏自信,就更在意自己的体形和外貌,经常对自己某个部位嫌恶和不满。玉刚的问题就是对自己缺乏自信,特别是对自己的性别魅力缺乏自信。那个女孩提出分手强化了他的不自信,导致恶性循环,使他更加嫌恶自己。

本来,玉刚的问题并不是十分严重,也没有多可怕,只是长期休学在家,扮演病人的角色,强化了他消极的情绪反应。这个年龄的人长期待在家里,怎会不焦躁不安?

/心理对策/

彻底解决玉刚的问题需要一个过程。首先需要做好两件事。一是帮助玉刚掌握摆脱强迫意念的策略。对付强迫意念最好的办法就是顺其自然。所谓顺其自然,就是不与强迫意念对抗,这样强迫意念才会逐渐消退,心态才能逐渐平和,焦虑情绪也才会化解。二是采取切实措施帮助玉刚尽快回归校园。在玉刚掌握了摆脱强迫意念的方法之后,我和他们一家共同商定,要终止玉刚的病人生活,尽快停药,使他尽早回归校园。生活环境的积极改变,会让玉刚的心理发生积极的变化。

一周后,一家人第二次来访。我经过沟通了解到,玉刚希望转学到别的学校重读高二,全家人都同意了。第二天,玉刚就停了药,返回了校园。几天下来,情况一切正常。玉刚初步重新适应了校园生活,比预期的还要好。有些孩子盲目休学在家,待的时间一长,结果反而不能重新适应学校生活,甚至有的无法再走出家门。相比而言,玉刚的变化是可喜的,是值得庆幸的。关于强迫意念,玉刚说,上次谈话让他理解了,每个人的心里都会有些杂念,过分注意这些杂念就会使它成为困扰人的问题。只要做到顺其自然,那些念头真的就消失了。

总体来看,第一次咨询会话取得了预期效果,特别是玉刚的心态有了可喜的积极变化。用他自己的话说,他感觉到了一种内在的变化。

与玉刚单独会话的时候,我特意让玉刚随便谈,想谈什么就谈什么。

玉刚问我:“请您告诉我怎样培养自信?”玉刚提出的问题从表面来看与体形嫌恶症似乎毫不相干,但是在我看来却是切中要害的。常有这种情况,来访者虽然不清楚问题的来龙去脉,但是,那种朦胧的感觉往往能指向真正的问题。体形嫌恶症的根源就在于当事人缺乏自信,缺乏对自己性别角色魅力的自信。

因此,对体形嫌恶症的心理调节,关键就是当事人要重建自信。要真正重建自信,就必须发自内心地喜欢自己,接纳自己。具体的心理调节策略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认知调节,也就是换一个视角看问题,看自己,看生活,走出认知误区,重新认识自我,学会接纳自我;另一个是行为调节,也就是努力从封闭的自我中走出来,增加人际交往(包括与异性的交往),在别人对自己的接纳中,强化自我接纳。一个人只有真正接纳自己,才会有自信,才不会再嫌恶自己,才能摆脱体形嫌恶症的困扰。

因此,不再扮演病人,走出家门,开始正常的校园生活,对玉刚重建自信,都是非常重要的。

经过几个月的心理咨询,经过玉刚和全家人的共同努力,玉刚终于完全摆脱了病人的角色,重新适应了学校的生活。暑假里,他们一家人特意来给我报喜:玉刚成功考入了一所重点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