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 为什么越打骂,孩子越不好好学习? —— 要尊重、理解和鼓励孩子(1 / 1)

/心理困扰/

心理咨询室里,一位母亲这样讲述自己的家教故事:“我的儿子今年13岁,上初中一年级。以前他是一个活泼、可爱的男孩,考试总能得90多分。可是,现在孩子却变了,不好好学习,不好好听课,不好好写作业,整天没精打采、懒洋洋的。最严重的时候,他为了欺骗老师和家长,作业只写个开头和结尾,中间就空着。他在家里更是不肯好好写作业,不肯好好学习。成绩也越来越差了,几乎是直线下降,最近他还提出不想上学了。

“我和孩子的爸爸都没能上大学。我高考的时候差一分没考上,当时心里别提多难受了。我们有了自己的孩子以后,特别重视孩子的教育,心想一定要让孩子考一所好大学,圆了我们当年的大学梦。我们总是恨不得孩子在全班、全校、全县、全市,都能考第一。所以,从孩子上幼儿园起,我们就特别关注孩子的学习。孩子想上公园玩,我就对孩子说,可以去玩,但回来要写日记。后来孩子说:‘我再也不想出去玩了。’为了激励孩子好好学习,我们常常买东西奖励他。每次买来奖品之后,我都会对孩子说:‘你要好好学习,要对得起这个奖品哪。’后来孩子说:‘下回您别给我买奖品了。’总之,孩子就是不想好好学习,孩子这是怎么了?

“更可气的是,孩子还学会了撒谎,总是欺骗老师,欺骗家长。有一次,考完试回来他告诉我们说考了90多分,我见到老师才知道是50多分。老师让他请家长,他就欺骗老师说:‘我妈妈忙,没空。’我想去学校找老师,他就欺骗我说:‘我们老师忙,没空。’他就这样两头撒谎……”

听到这里,我接过话头说出了我的判断:“孩子撒谎都和学习有关,是吗?”

“是呀,平时孩子挺诚实的。”男孩的妈妈表示肯定,转而又问,“您怎么知道?”

我笑了:“我还知道,父母还为学习的事打骂过孩子。对吗?”

这位母亲说:“还真让您说对了。因为他不好好学习,他爸爸有时候真打他,狠狠地打。我也总是教训、数落他。可是越这样,他越不好好学习了。对了,孩子三年级的时候得了儿童**症,现在病基本治好了,可是,他却不好好学习了,这是不是**症的后遗症啊?”

虽然我已经有了初步的判断,但还需要倾听男孩的心声。我们刚刚坐下来,我就感觉男孩好像有很多话要说。果然,男孩的倾诉欲望非常强烈,几乎不用我引导,一肚子话就倾泻出来:“我不是不想好好学习,可是,他们总是让我很烦。妈妈总是没完没了地唠叨,要好好学习,要上好大学,不能再像他们这样,等等。她每天不让我玩,不让我看电视,作业一写不好她就打我骂我。”

“在这种时候,你心里闪过什么想法吗?可以举个例子吗?”我问。

男孩陷入痛苦的回忆:“有一次,我写作业时自己发现有一道数学题思路错了。我正要拿橡皮擦掉重写的时候,妈妈看到了,她就开始没完没了地唠叨:‘你就是马虎,就是粗心,就是不认真,就是不好好学习……’我心想:‘我还就这样了,就不好好学习了,气死你,气死你!’有一次,我的字写得有点乱,爸爸看到了,抢过我的作业本就撕,还狠狠地打我……我心想:‘你等着,等你老了,我不养你!要不,我就离家出走,离开这个家!’还有一次,又是因为学习妈妈不停地唠叨,我顶撞了几句,妈妈就指着鼻子骂我:‘你算完了!你这辈子算完了!你死了算了!你咋不死了呢!’我心想:‘我才不死呢,活着就为气你,气死你!’我还小声狠狠地骂她。我知道,我不该骂妈妈,不该不尊重父母,可是,他们太伤我的自尊了,我就破罐子破摔,故意对着干,故意气他们,越来越不好好学习。还有,我因为吃了那些药,上课总是犯困。老师为此总是找家长,跟家长告状。但家长越打我骂我,我就越不好好学习,最近我都不想上学了……

“我也知道父母是为我好,我心里并不恨他们。我自己也想改变,想好好学习,想做个好孩子。上初中之后情况好一些了,一是我长大了,还有就是妈妈也改变了一些,爸爸也不再打我了,老师也开始鼓励我。我想做得更好。请您帮帮我!”

听,男孩即使受了委屈,仍能理解父母,还想做个好孩子。这让我们不能不确信,每个孩子都想做好孩子!如果父母能够对孩子多一分理解,就能更好地帮助孩子成长。

想到这里,我说:“你的这些想法,可以和爸爸妈妈说说吗?”

男孩好像受了惊吓一样,身子突然打了个激灵,然后使劲摇头:“不,那样他们更要打我骂我了,他们不让我说话……”

/心理解析/

男孩厌学与**症有着怎样的关系?男孩问题的根源是什么?

我们先从儿童**症说起。儿童**症的主要表现为不自主地做出一些动作,影响部位及持续时间因人而异,最常见的是一群肌肉或数群肌肉突然、短暂、重复、刻板的小**,表现为眨眼、挤眉、做怪相、耸肩、转颈、点头、转动躯体、甩动手臂等运动性**,也会表现为类似咳嗽、清嗓等发声性**。一般情绪紧张时症状加剧,精神集中时症状减轻,睡眠时消失。

说起儿童**症的病因,一般认为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一是遗传因素,如患病儿童家族成员中往往有**症患者;二是躯体因素,如结膜炎或倒睫刺激会引起眨眼动作,上呼吸道感染会引起吸鼻、面肌**等动作;三是药源性因素,如某些药物可能产生**的副作用;四是心理因素,这是最主要的因素,如家长要求过高,责备过多,学习负担过重,家庭不和等,这些因素都会让孩子的内心产生冲突。**行为就是内心冲突的外在表现。总之,儿童**症可以说是“心病”,千万不能忽略心理因素这个病因。

很明显,上面这个男孩的**症,就是心理因素造成的。

男孩的父母特别是母亲,把自己当年的大学梦,早早地压在了孩子身上。她对孩子期望过高,方法过激,操之过急,让孩子把学习看成了沉重的负担,影响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再加上,三年级正是孩子身心发展的一个特殊阶段,对孩子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孩子十分不适应。这一切,造成了男孩心理上的严重冲突,进而引发**症。

至此,造成男孩的心理问题的根源找到了。与其说男孩不好好学习是**症的后遗症,不如说是父母的大学梦留下的后遗症,父母对孩子过高的期望和过激的教育方法的后遗症。

/心理对策/

现在,男孩的**症已经得到缓解,学习态度已经有所改进,应该说这主要不是药物的作用,而是父母调整了对孩子的教育方法的结果。如果男孩的父母能够倾听孩子的心声,亲子关系会得到进一步调整,男孩的学习态度也会进一步好转。

因此,我和男孩约定,以后要在父母心平气和的时候,和父母说一说心里话。然后我告诉男孩:“你的**症已经好了,你已经是一个正常的孩子了,相信你会越来越好的。”男孩受到了鼓舞,谈了很多对未来的想法。为了帮助男孩进行自我调整,我与男孩商定了一个初步目标:作业可以少写但保证不乱写。我鼓励他由此起步,学会自我管理。男孩表示他一定可以做到。

我与男孩的父母沟通了上面的意思后,男孩的妈妈流泪了:“我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已经做了一些改变。没想到我一心想让孩子给自己圆梦,竟给孩子带来这么大的伤害!”

男孩的妈妈到底是个有素养的人,领悟能力很好。很快,我们达成了以下共识。第一,尊重孩子。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最信赖的人,如果连父母都抱怨孩子,瞧不起孩子,孩子除了消极对抗,除了破罐子破摔,还能怎么样?第二,理解孩子。孩子的压力已经很大了,家长不能不顾孩子的感受一味地抱怨孩子。第三,鼓励孩子。聪明的父母会主动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而不是总挑孩子的毛病。

随后,我们又做了以下约定。第一,一定要听听孩子的心里话,孩子说心里话一定不能打骂,要有耐心。第二,对孩子不要期望过高,这样才能看到孩子的进步,才能给孩子鼓励,才能让孩子看到希望。第三,不再过多干涉孩子的学习,让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的学习。第四,争取老师的合作和支持。最后,男孩的妈妈问我,孩子如果有时候还**该怎么办。我建议最好的办法是不去关注,我相信只要家长做好以上调整,孩子的学习态度就会转变,**症的症状就会逐渐消失。

大约一个月后,男孩的妈妈在电话里告诉我,随着父母心态的调整和亲子关系的改善,孩子的学习态度有了明显的变化,不再说不想上学了。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孩子如果患上儿童**症,除特殊情况外一般不需要药物治疗,最重要的是从心理上做好防治工作。

首先,在孩子出现症状之前,要做好预防工作。家长要调整对孩子的期望,不要对孩子要求过高,不要让孩子压力过重,更不能简单粗暴地对待孩子的学习。要理解孩子的心理,当孩子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要有针对性地给孩子提供有效的帮助。

其次,在孩子出现症状之后,家长要帮助孩子调整心态,最重要的是淡化孩子对症状的关注。父母不要过于焦虑、紧张。儿童**症有一个特点,就是越关注**得越厉害。因此,父母不要总是提醒和纠正孩子的**行为,更不应该责备孩子,因为这样做会使孩子的大脑皮层更兴奋,使**更加频繁。对孩子的**表现,家长最好采取不理睬的态度,减少对症状的关注。同时,努力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引导孩子参加各种有意义的活动,使症状逐步减弱甚至消退。

最后,在调整过程中,家长要做好心理支持。父母要和孩子一起探索如何进行自我调整。孩子还可能会遭遇不了解真相者的责备,父母要倾听孩子的心声,和孩子一起寻找适当的应对方式。最重要的是,父母应该相信孩子的症状是会减轻的,并把这份信心传递给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