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 为什么孩子在厕所里被同学取笑后就不敢上学了? —— 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自己的身体(1 / 1)

/心理困扰/

周六晚上,一位家长朋友拨通了心理咨询专线,向我倾吐满腹的困惑和愁苦:“我们的孩子不知道出了什么毛病,中学马上要毕业了,却不想上学了。这个孩子一直胆小内向。最近他告诉我,他做什么事都害怕,一见陌生人就心慌,甚至紧张得直哆嗦。上体育课时,他心里一紧张就肌肉僵硬,从没拿过好成绩。我问他怕什么,他说他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就是心里总是想些怕人的事。昨天他又告诉我说,他不想上学了,因为怕去学校。这可真把我愁坏了!您说,孩子这是怎么了?”

既然家长也不清楚原因,我最好还是与孩子直接沟通。第二天,一个高大的男孩坐在了我的面前。这个小伙子长得挺帅,脸上挂着羞涩的微笑,目光有些躲闪,表情很不自然。我与他闲谈了一会儿,等他感到比较自然、轻松了,我们才进入正题。他的讲述与家长在电话里谈过的内容基本一致,他反复强调一个“怕”字。根据我的经验,他的害怕情绪是由某个事物泛化而来的,偶尔的口吃更是表面现象,都不是病症的根源所在,背后一定有让他真正感到害怕的事情。不找到真正的病症根源,咨询会话是没有意义的。

那么,男孩到底怕的是什么?

/心理解析/

进一步沟通后,男孩坐直了身子,抬起了头,一副要豁出去的样子:“马老师,我全说了吧!您看我人高马大的,可实际上我非常羞怯、懦弱,我长期生活在紧张、恐惧之中。我有心理障碍已经好几年了。还是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那时我12岁,有一天,我课间和同学们在厕所里一起小便。忽然,一个同学像发现什么秘密似的大声取笑我:‘你们快看,他的小鸡鸡怎么这么大!’一句话让大家哄堂大笑,我满脸通红,羞愧难当,没解完小便就赶紧系好裤子跑出了厕所。第二天,我就趁着没人的时候去小便。没想到刚要小便时,后面就有同学说笑着进来了。我赶紧系好裤子逃出了厕所。

“从那以后,我一直为这件事感到羞愧、痛苦,怕别人在我小便时出现。我在上学时不敢去厕所,总是等放学回家后再小便。后来,我发现只要有人在一旁,我就排不出小便。再后来,就是身边没人,在学校的公厕里我也难以小便。平时,我一旦有了尿意,就心跳加快,浑身发热,老是被尿意憋得非常难受。就这样,这么多年,我一直备受煎熬,没有一天开心过,有时甚至想过自杀……”

男孩的眼眶中溢满了泪水,他又低下了头,说不下去了。

现在问题清楚了,他所有的恐惧,都是公厕恐怖症引起的。生活中偶尔的排尿困难是正常的,谁都可能遇到。但如果总是如此,甚至只要旁边有人就排不出尿,以至于怕去公厕,就是一种病态的心理障碍了。

恐怖症的病因有先天因素,如调查发现,恐怖症患者的家庭成员中患恐怖症的比例较高;有后天因素,如父母患恐怖症,孩子由于模仿也较容易出现恐怖症;有人格因素,如恐怖症患者大多具有胆小、多疑、自卑、害羞、内向、依赖等人格特征;也有精神因素,如某些精神创伤会诱发本病。公厕恐怖症的病因大致也是如此。

人格因素和精神因素是男孩患厕所恐怖症的重要因素。他的胆小、羞怯、内向等人格特征是内在原因,而同学们的取笑以及自己对**大小的担忧,又对他构成了一种精神创伤。这种性格的男孩是羞于将这样的困惑向别人提及的。于是,在沉重的心理压力下他便出现了公厕恐怖症。也可以说,男孩的毛病是自己造成的,也是认知上的障碍造成的。

/心理对策/

沉寂片刻,男孩抬起头来以一种求助的目光看着我。我微笑着讲了上面的意思。我知道,要想消除他的心理障碍,首先要通过认知疗法使他获得新的领悟,正确认识自己的问题。

男孩听我讲了上面的意思,长出了一口气,眼中仍有困惑:“那……”

我知道他要问什么。就他关心的**大小的问题,我自然而轻松地介绍了有关知识。对此我们做了较多的交流,我努力使他相信自己的阴茎是很正常的,从而消除了他心存已久的顾虑。心病消除了,他的问题也就解决了一半。

“这下,好像一块石头被搬走了,我心里轻松多了。”男孩紧锁的眉头开始舒展,脸上有了笑容,“您有什么办法让我可以在公厕里小便吗?”

要治疗男孩的公厕恐怖症,还可以采用系统脱敏疗法。针对男孩的具体情况,治疗可以分为两步。第一步,想象。比如,在家中的厕所里小便时,想象一个人在外面的公厕里小便的情景,想象在公厕里远距离和别人同时小便,想象在公厕里近距离与人同时小便,如此等等,具体次序以自己的实际恐惧程度由弱到强进行排列。每想象一个情境时,如果有紧张反应就自我放松。直到不再感到紧张了,再进行下一个情境。第二步,把在想象中进行的过程迁移到现实生活中来,也是一步一步地做下去,每一步都要坚持做到位。当然,这需要极大的信心、耐心和恒心,需要一个过程。

男孩听到这里,仿佛又看到了新的希望,跟我告别时脸上又有了青春的光彩。

不记得过了多久,男孩的父亲拨通了我的心理咨询专线,说孩子已经能正常上学了。直到此时,我才在电话里向家长大致介绍了孩子的上述情况。

放下电话后我思绪未平。的确,家长对孩子这样的心理障碍的矫治,似乎无能为力。但是,孩子性心理障碍的形成,家长是难辞其咎的。如果家长对孩子实施了科学的性教育,如果孩子能够和家长坦然交流有关性的问题,如果家长和孩子不再谈性色变,那么,这个男孩的性心理障碍就可以有效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