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困扰/
一个男孩和他的父母来我这里咨询。男孩是个中学生,讲礼貌,文静,还有几分羞涩,看着就招人喜欢。我说出了自己的感受,男孩的父母也说,孩子从小就非常听话,非常规矩,很招人喜欢。这个男孩遇到了什么问题?
男孩的父亲接下来说:“孩子从八年级开始生病,总头疼,上不了学,最后只好休学一年。好容易复学了,年前孩子的身体又出了问题。最初是感冒,后来他不是这里不好受,就是那里不好受,反正又不能去上学了,男孩说等过了年再去。可是,年后开学了,他还是这里不好受,那里不好受,还是没能去学校。又过去一个月了,这可怎么行?”
男孩的母亲接过话头说:“就是呀,这样不是把孩子给耽误了吗?孩子本来学习挺好的。上八年级之前,他每次考试总排在年级前十名,就因为一次考试考得不好,英语老师批评了他几句,他就不去上学了。亲朋好友都来做工作,跟他讲道理。每次做完工作,他都答应去上学,头天晚上就准备,当天早起继续准备。可是要出门时,他就在屋里来回地转悠,不停地搓手,就是不出门。”
男孩的父亲接着说:“看他那样子我就着急。最近这一次,又是好多人来做工作,他也做好了准备,可到该出门时又是老样子。我连急带气,动手打了他。没想到这次他还手了。随后,孩子知道自己做错了,抡起手上的东西砸自己的头,当场把自己砸晕了。我们都吓坏了,赶紧把他送去医院,总算没出大事。”
男孩的母亲接着说:“您说我们就这么一个孩子,真要有个好歹,我们可怎么办?这些日子我只好不去上班了,在家里陪他。在家里,他没精打采,我愁眉不展。他在那屋躺着,我在这屋躺着。您说,这叫什么日子?孩子再这样,我可真受不了啦!您是专家,听说您救过不少孩子,您也救救我们的孩子吧!”
男孩的母亲泪水止不住地流了下来,我递过纸巾。母亲的情绪平复了一些后,又说:“孩子不想去上学了,想出去打工,跟我们说了好多理由,一会儿说这,一会儿说那,我们也不知该怎么办。”
这时候,我心里已经对男孩的问题有了大致的判断。但是,我必须和男孩进行沟通,来进一步印证我的判断。于是,在单独会话时,我先请他谈谈他希望我帮他解决什么问题。
男孩列举了许多自己不想去上学的原因,什么老师态度不好哇,什么学习成绩不好哇,什么上大学不是唯一的出路哇,什么打工一样挣钱哪,等等。他自己想放弃学业,就是怕爸爸妈妈受不了。
很明显,这些都不是男孩想放弃学业的根本原因。于是我说:“马老师一点也不认为上大学是人生的唯一出路,马老师甚至很赞成你的观点,那么多人没有上大学依然拥有成功的人生,怎么你就不行?再说,即便上了大学,不是也有辍学创业成功的人吗?问题的关键是,人家放弃学业是主动选择,你放弃学业是主动选择吗?”
男孩不说话了,笑容消失了。过了好一会儿,他才坦言:“您说得对,我是和他们不一样,我知道上学的好处,我不是主动选择,我是……”
我说:“你是心理上遇到了困难……”
男孩低下了头:“对,正像您说的,我是心理上遇到了困难。”
我问道:“你遇到了什么困难呢?愿意说说吗?我们来一起想想办法……”
男孩陷入了痛苦的回忆:“从小,爸爸妈妈就非常疼爱我,对我期望很高。我却总是感觉自己不行,很自卑,虽然我很努力,但我总怕成绩不好,总怕被老师批评。那次英语老师在课堂上批评了我,过后我就不敢再看英语老师了,上课也不敢抬头了。后来,我也不敢看别的老师了,什么课都不敢抬头了。我越不敢抬头,就越怕老师和同学的眼光。再后来,我一到学校,一进教室,就心里难受、浑身不自在。怎么说呢?有种说不清的紧张感,浑身上下都紧绷绷的。哎呀,简直太难受了。我实在受不了了,就请假回家了。一回到家里,就什么事也没有了。可是再去学校我还是有那种感觉,就再次请假回家。就这样,断断续续地,我就不能好好上学了,为这,我还休学了一年。今年开学后还是不行,一到学校我还是浑身难受。我这究竟是怎么啦?”
/心理解析/
至此我可以诊断,男孩患有学校恐怖症。
学校恐怖症是恐怖症的一种,大多发生在中小学生身上。其特点是学生对学校产生强烈的惧怕感,拒绝上学;如果被强迫上学,就会产生明显的焦虑和惊恐,还会出现一些躯体症状。
学校恐怖症的主要表现,一是害怕去学校,害怕参加考试,害怕当众出丑;二是如果被强制带去学校,会产生焦虑情绪和身体不适,如心神不宁、紧张不安、面色苍白、心率加快、呼吸急促、腹痛呕吐、便急尿频等;三是如果暂时休息不去学校,焦虑情绪和躯体症状很快会得到缓解;四是患病的学生多数是好学生,即便不是学习尖子,也是循规蹈矩的学生。
引起学校恐怖症的原因有很多,既有内因也有外因,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是性格缺陷。患病学生大多缺乏自信,胆小多疑,太仔细,太谨慎,太敏感。他们有强烈的被威胁感,对学校生活很不适应,因而选择家庭作为逃避威胁的场所。
二是溺爱和过分保护。家人对这些学生的溺爱和过分保护,使他们依赖性强,独立性差,难以适应学校生活。
三是期望值过高。由于家长和老师对孩子的期望过高,导致有些学生对自己也有较高的期望。过高的期望超出了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使他们渐渐产生焦虑感,害怕学校,害怕考试。
从上面的沟通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三方面原因在这个男孩身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
/心理对策/
听我用通俗的话表达了上面的意思后,男孩仿佛遇到了知音:“谢谢您能理解我。以前我的这种感觉没人能理解,老师不理解,爸妈也不理解。我实在受不了了,就休病假。休息几天后自己很想去上学,但就是走不出去,到最后只好又不去上了。其实,我知道不能放弃学业,我也不想放弃,可是我真的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我真的对自己感到绝望了!”
我表示理解:“所以,你找了那么多理由,其实就是给自己找点心灵上的安慰,减轻一些痛苦。可是,这样的自我安慰,并没有真正帮你减轻痛苦,也没有使你的心灵得救……”
男孩睁大眼睛看着我说:“我知道那是自我欺骗,可是我怎样才能救自己呢?”
至此,我们的咨询会话向前推进了一步:寻求改变的策略。改变的策略包括以下几点。
一是通过认知疗法促进改变。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实验人员把大白鼠放进装满水的水池中,看它们拼命挣扎求生能坚持多长时间。实验结果发现,大白鼠一般能坚持8分钟左右。接下来,实验人员在同样的水池中再放入一只大白鼠,在它挣扎了5分钟左右的时候,在水池中放入一个可以让它爬出水池的跳板,这只大白鼠得以活了下来。若干天后,实验人员再将这只大难不死的大白鼠放入同样的水池,结果奇迹出现了,这只大白鼠竟然可以坚持24分钟,是其他大白鼠能够坚持的时间的3倍!这只大白鼠创造了奇迹,强烈地震撼了实验人员。实验在24分钟时结束,大白鼠得救了。大白鼠为什么能坚持那么久?因为它有一种精神力量,它相信在某一个时刻,一个跳板会救它出去,这使得它能够突破生命极限,创造生命的奇迹。这种精神力量,就是希望的力量。
沟通至此,男孩的眼睛亮了,他抓住我的手:“您是说我还有希望?我还能救自己?”
我的手和男孩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我们就人的无限潜能,就人的希望的力量,就人积极自救可以创造奇迹,进行了深入交流,男孩对自己充满了信心。
二是通过行为疗法促进改变。
针对学校恐怖症,较好的行为疗法是系统脱敏疗法。系统脱敏疗法,是一种减轻或消除恐怖、焦虑等症状的心理疗法。因为治疗过程是有序而连续的,所以被称为系统脱敏疗法。
这种疗法的原理是:恐怖、焦虑等症状的出现,是因为原来不会引起恐怖、焦虑反应的中性刺激与恐怖、焦虑反应多次结合,进而演变成较为稳固的恐怖、焦虑刺激。如果能把这种演变而来的恐怖、焦虑刺激与松弛反应多次结合,就能逐渐削弱恐怖、焦虑刺激与恐怖、焦虑反应之间的联系,减轻对恐怖、焦虑刺激的敏感性,从而使它们最终还原成不引起恐怖、焦虑反应的中性刺激。
比如,就学校恐怖症来说,治疗方法可以分为这么几步:请同学来家里帮男孩补习功课;请老师来家里给男孩辅导;让家长陪孩子在教室里学习;让孩子在教室里单独学习;让孩子在教室里和几个同伴一起学习;让孩子在教室里由老师单独辅导;让孩子在教室里和几个同伴一起听老师辅导;让孩子在教室里正常上课。具体排列顺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原则就是不给孩子逃避的机会,孩子适应了较轻的情境之后,再进行下一步,逐步脱敏。
我和男孩及其家长沟通了上面的意思后,男孩变得更加有信心了,家长表示一定积极配合。
大约一周后,男孩在家长的陪同下再次来访。
家长介绍说:“一周以来,我先请老师来家里辅导他,随后请同学来家里和他一起学习。孩子感觉有信心了。所以,其余的步骤没走,周一他就直接去上学了。”
关于去学校后的情况,男孩说:“一想到要去学校,我心里又有了那种难受的感觉,又担心大家看我的眼光,担心自己不敢抬头,不敢看老师。但是,我在路上一直告诉自己,不管怎样,也要走向学校,也要坚持住……”
我由衷地赞叹:“这种精神值得鼓励,结果呢?”
男孩也笑了:“自己下定了决心,结果并没有想象中那样难,没多久就到了学校。到校后,那种焦虑、难受的感觉又回来了。但是,我还是坚持了下来,慢慢地上了一节课,又上了一节课,也回答了老师的问题,也敢看老师了。几天下来,虽然还时常有那种感觉,但是我已经好多了。”
我顺势问道:“如果在家里想象中难受的感觉是10分,那么实际到了学校有多少分?”
男孩想了想说:“实际到了学校也就还剩5分。”
我继续问:“那么从学校回来是几分?”
男孩想了想说:“回来也就还有3分。”
我笑了:“那么,想想看,这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男孩几乎不假思索地说:“有些事一旦做起来,并没有想象中那样难,那样可怕。在家里真是越想越怕,真的坚持到学校了,其实并没有那么可怕。”
是的,人常常就是这样自己吓唬自己,常常被心里想象的敌人吓住。学校恐怖症就是这样。挡住男孩走向学校的敌人,就在男孩自己的心里,就是男孩心里想象出来的对学校的恐惧。一旦他拿出行动,克服自己的恐惧,就没有什么能挡住男孩走向学校的脚步。其实,任何障碍都是自己的心障。一旦冲破心障,谁也挡不住我们人生的脚步。
沟通至此,男孩的笑容里更多了一些自信:“我知道了,我不能再自己吓唬自己了,我一定要彻底冲破自己的心障,我一定会勇敢地面对学校生活。”
男孩的父母也笑了:“总算看到孩子的笑容了,我们心里好受多了。”
我知道,男孩还会有反复,还要付出很多努力。最后,我建议,在孩子自救的过程中,家长要坚持做到不打骂,不干涉,多放手,多锻炼,这样才能激发孩子内在的力量,才能让他学会勇敢地面对学校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