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巴黎今天是第三天,三天来的参访、观光、家庭普照等行程大都是由李金城居士代为联络,交通则是由李桂荣居士负责,看他们进进出出的跟着我们忙,真感念信众的这份发心。
晚,应黄伟培居士之邀,到他开设的陆羽餐馆用餐,黄居士的母亲、姑母、妻儿等亲友都来了,席间有位来自澳门的何婉鸿女士,和我谈及香港红磡体育馆的佛学讲座,并邀请我去澳门讲演,允其只要有机缘,我很乐意前往。
我四来巴黎,虽然每次都是短暂数日,但已领略到巴黎的几项特点——
1.巴黎是世界有名的花都,但此“花都”并非指花花世界的花都,而是巴黎真的是由花草树木繁茂围绕的花城都市,到处都可以看到不同品类的花卉。人与人间的往来,都以赠花表意。男士送已婚女士大都是白色玫瑰,喻没有希望与她结合;赠送未婚女士是粉红色或红色玫瑰,表示希望能赐予好姻缘。
2.巴黎是“世界人种的展览会”,站在巴黎任何角落,都可以看到各色人种穿梭在大街小巷中,真正的巴黎人却很少住在巴黎市区,因此法国人常说巴黎是“法国的外国”。
3.提到法国,就很自然的想到香水。香水几乎是法国的代表,香水之来源,据说是因冬天时天气太冷,烧水不易,且居住在高楼或公寓里水源不足,几乎要待好久才有机会洗一次澡,有时身上都有味了,仍等不到水,驱味之方就是在身上洒些香水来除臭,这也是发明香水的动机。据闻一滴好的香水最高的价值是法郎二千五百元(台币一万二千五百元),其香味可以维持一周。然佛门观世音菩萨的杨枝一滴真甘露,让人一生受用不尽,不知此甘露一滴,价值法郎多少?
4.酒与法国是分不开的,尤其是名酒,如拿破仑XO、香槟等,传闻制造葡萄酒有一秘方,即葡萄在酿造时,其葡萄必须要请未婚的少女们在葡萄上面踩蹋,其制造出来的葡萄酒才会更香醇甜美。于是有人笑称,那些嗜酒者原来是品尝少女脚丫下的余香。
5.巴黎也是现代服饰的总汇,各类的衣裳、配件林林总总的陈列在橱窗内,给观光客很大的**。
6.巴黎不但是花都,也是艺术之都,如罗浮宫的收藏美不胜收;如凡尔赛宫前的树木,枝叶繁茂,一棵棵、一行行,重重叠叠,前前后后共有九重,胜过西方极乐世界的七重行树。建筑不仅立体,而且庄严雄伟。
7.有人以为今日法国在世界舞台上已经衰落了,其实不然,如巴黎有全世界最大的歌剧院、最大的电影院、最快速的子弹火车及地下铁、最大的皇宫遗址、最多的名胜古迹……今日的法国人不管做什么,总是处心积虑的想要在世界上占第一,这种团队精神,让我想到中国人做事只想自己伟大,自己成功,少有人会想,要如何把国家建设得更伟大,佛教弘扬得更普遍。
8.法国崇尚自由,可是现代法国人因过分自由反而不自由。有些乞者或无家可归的流浪汉,常故意犯罪,让警察逮进监狱,因狱中不仅供应三餐且人情温暖,故监狱时常人满为患。
9.在巴黎的生活水准差异很大,有名的大学教授年薪约三十万法郎(美金六万);中学教师年薪约十二万法郎;小学教师年薪约八万法郎;公共汽车司机约二十万法郎;厨师年薪约四十万法郎;一般公务员收入最低,每年年薪才六七万法郎而已。
10.有人说夫妻吵架时,英国人是彼此不讲话;德国人则喝酒解闷;法国的夫妇平时就各有情人,故吵架时就会各自去找情人安慰。
11.法国人之爱狗,远胜于其他国家,狗可以出入百货公司、公车、渡船、餐厅……除司机外计程车只乘坐三人,司机旁的座位是属狗座,要留给狗坐;巴黎街头到处都可以看到狗大便,虽然政府每天都备有水车清洗道路,但仍非究竟之方。有人建议要缩小狗的活动空间,以达到环保目的……马上就受到老太太、老先生们抗议,子女都已经不要他们了,难道让狗也不要他们吗?
此行到巴黎,感到最实惠有用的是法国面包,只要三元五角法郎,就可以买近一公尺长的面包,拿在手上就像指挥棒,且可乘兴而啃,很有“浪漫”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