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梅法常禅师年幼时在玉泉寺出家,他对禅法非常有兴趣。后来,悟道之后,就在大梅山隐居。
有一天,盐官齐安禅师座下有一名僧人,入山去寻找可供制作拄杖的材料,不慎在山里迷路了,正愁找不到出路之时,恰巧来到法常禅师的住处,于是上前拜谒禅师:“和尚住在此山多久了?”
法常禅师回答:“只见四山青又黄。”
僧人又问道:“请问,下山的路往哪里走?”
法常禅师回答:“随着流水去。”
僧人回去后就向齐安禅师禀告,他在山间偶遇的这位奇人。
齐安禅师沉思半晌,说:“我在江西之时,曾见过这样的一位僧人,不知道是否就是此人。”
齐安禅师于是令学僧入山去延请,然而,法常禅师却交给僧人一首诗偈,予以委婉的回绝了。诗偈云:
摧残枯木倚寒林,几度逢春不变心。
樵客遇之犹不顾,郢人那得苦追寻?
一池荷叶衣无尽,数树松花食有余。
刚被世人知住处,又移茅舍入深居。
养心法语
在法常禅师的诗里,提到愿以荷叶为衣,松花为食,可见他安于隐居的生活,不求名闻利养,只是淡泊过日。自古以来的禅僧,有的隐居山林,有的行脚云水,寻师访道。他们有的是为了躲避盛名之累,入山唯恐不深;有的则是随缘度众,等待有缘的传灯之人。然而,不论是陆沉山林,或者是走入人群,总得先将养性的功夫做好,将来一旦龙天推出,才有资粮可以福利大众,普利人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