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南岳怀让法系下有一位寿州良遂禅师,他是麻谷宝彻禅师的得法弟子。他刚到山西的麻谷山拜见宝彻禅师的时候,宝彻禅师什么话都没有说,拿起锄头就迳往园圃里去锄草。良遂见状,也紧紧跟在宝彻禅师的后头,一直跟到了园圃里,但是禅师连理都不理他。
宝彻禅师锄完了草,又回到方丈室,就冷冷地把门关了起来。良遂求见不成,还吃了个闭门羹,只好暂时先回到云水寮去。
隔天清早,良遂再次去求见,可是方丈室的门依然紧紧关着。
良遂又敲了敲门,方丈室里的宝彻禅师高声问:“门外的人是谁啊?”
良遂应声回答:“良遂!”就在这一刻,他心中忽然如电光一闪,顿觉迷惘的虚空粉碎了,良遂接着大声说:“和尚,感谢您唤回了‘良遂’。过去,我都给经论欺瞒了,一直到今天,才知道自己的本来面目是什么。感谢恩师,良遂在这里向您顶礼了。”
这时,宝彻禅师才开了门与良遂相见,并带领他一起到法堂。宝彻禅师一面指着良遂,一面对堂中的僧众说:“你们大家知道的,良遂没有不知道的;而良遂知道的,你们大家都不知道。”
养心法语
一个禅者必须读通千经万论,才能从千经万论的分别智中,觉悟到无分别智,然后才能悟道。所以,禅者不是不读书、不读经论就可以开悟的。就如六祖惠能大师,他可以在无尽藏比丘尼处听了《涅槃经》,就能为她讲解;在《坛经》里,有韶州的法海禅师来讨论“即心即佛”;洪州的法达法师来讨论《法华经》要义;寿州的智通来讨论“唯识”要义;信州的僧智禅师来讨论“如来知见”的问题等等,可见六祖并不是不识字、不解经义的。
良遂在宝彻禅师询问门外是谁时,他回答“良遂”而顿悟,良遂虽然说过去都给经论所欺瞒,实际上,经论也助长了良遂那一刻的悟道。因此,宝彻禅师才会带领良遂前往法堂与僧众相见,并为良遂印证:“你们大家知道的,良遂没有不知道的;而良遂知道的,你们大家都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