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勒学人奖学金”成长我的道行(1 / 1)

沈家桢先生过去是航运公司的轮船大王,为人非常发心,对于佛教的发展相当关心。他曾在美国买下一个数十公顷的菩提园,邀请印顺法师驻锡弘法,也在台湾成立驻台译经院翻译佛经,曾经想捐助给佛光山,但我没有接受。之后,他又捐献一笔钱,成立“密勒学人奖学金”。

这是因为这段时期,张澄基教授将《密勒日巴尊者传》译成华文,介绍西藏密勒日巴尊者的修道过程,是现世证得神通的阿罗汉。出版后,一时洛阳纸贵,在初期的台湾出版界非常受到重视。

沈家桢为了提高佛学的研究及写作,就建立“密勒学人奖学金”,邀请刘宗一、周宣德等十几位教授参与成立董事会,由南亭法师担任董事长,我也是其中一位董事。每次我都得从南部到台北开会,董事会赞助我六百块的车马费,刚好足够坐平快的火车。

第一年,密勒学人奖学金的征文办法规定,五万字的佛学论文,录取者得三千元奖学金。我觉得五万字的佛学论文并不容易撰写,加上奖金太少,引不起写作的欲望。真正的名家,写出论文如果没有录取,对于盛名有损,因此他们也不肯轻易投稿。所以,第一届征文并没有什么成果。

很快的,第二届又要开始征文了,董事会仍然按照老旧的办法办理。在会议中,我就发言了。

沈家桢(右六)曾设立“密勒学人奖学金”,受邀与南亭法师等人成为董事,有心推动佛教发展(黄惇靖师姑提供)

我说:“主席,现在的一张照片,如果参与比赛得奖了,多半是五万块钱的新台币,一首歌曲被录取了,也是五万元奖金。重赏之下才有勇夫,三千块恐怕争取不到什么好文章,我们是不是提高我们的奖金为五万元?”

我发言过以后,其他人就附和,都说这样很好,才能引起大家的注意。南亭法师说:“你们不要睬他,不要听他的,写一篇文章,我有三千块钱都觉得很多了,哪里要五万块?”大家听了也不敢开口,但是我想据理力争,我说:“老法师,现在社会的行情,奖金三千多块并不是很多。”

就这样子,我认为要五万块,他认为要三千块,来来往往的,后来那许多教授跟我一致,他们说:“老法师,星云法师讲的没有错,这个我们可以考虑。”“不要听他的,就是不要听他的!”平时这么令我尊敬的一位长老法师,但是这个时候却倚老卖老。

最终我不能忍耐了,我一拍桌:“你凭什么这么老气横秋?我是拿六百块车马费来开会的一分子,也有发言的权利!你怎么可以说不要听我的,你这种开会,这么独裁,这个会议你自己一个人去开就好了,不必叫我们来!”

一时之间,他愣住了,大家也愣住了,我说:“以后这个会我不再参加了。”整理一下之后准备马上要走。

周宣德居士赶上来说:“不要走,我们马上要吃饭了。”

我说:“华严莲社的饭我不吃。”

周居士:“不是华严莲社的,我们是以密勒学人奖学金的会议名义在这里订了一桌素斋。”

我说:“地方在华严莲社我也不吃!”

后来想想我也觉得确实也给南亭老太难堪了,自己也很惭愧,不过以前的长老是有些专制、独裁。

虽没有正式地跟他行礼忏悔,但是我还是跟他保持很多的来往。因为我想起我应该和密勒日巴一样,要受尽很多苦行、挫折,才能增长我的道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