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过了衣食住,还有一个行。其实我的行,在另一篇《我的交通工具》里都有叙述,在此我也约略讲一下。
我所走过的道路,如果把我的人生行路分成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四十岁以前。十二岁出家之前,我走过的道路顶多十公里,最远就在家门附近。一直到出家以后,才有机会从栖霞山走到南京,从南京走到宜兴。
到了台湾,早期住在中坜圆光寺,倘若要到竹东、苗栗、杨梅、平镇,都是凭着一双脚帮着老和尚跑腿办事。在新竹青草湖台湾佛教讲习会教书的时候,有一些学生住在屏东、高雄,如美浓朝元寺的善定、慧定法师两位师兄弟,我曾经带南亭、东亭、圣严、煮云法师到她们的常住参观。从美浓的竹头脚,到朝元寺的广林里朝元路九十号,走路都要花上四五个小时的时间。像这样为了弘法,我到苗栗、后里、大甲、后龙,无论山线、海线,往来乡间的小路径,都不知走过多少次。走路,实在是人生一大享受!
到湖南张家界参观(二〇〇七年四月十七日)
到了四十岁以后,我行走过万里长城,走过印度的泰姬陵,也到过埃及金字塔、希腊神殿、意大利的地下宫殿、比萨斜塔等。我也走访许多大自然的景致,例如:在澳大利亚就走过好多的乡村小路,浏览名胜,像蓝山公园的三姐妹峰、钟乳石洞;美国的弗吉尼亚州国家公园、洛矶山脉大峡谷,以及北印度高山上的拉达克等,我都曾亲自到访。
在台湾,我走过山路、行过海路,花莲的太鲁阁,我不止走过十次以上;连接台北、宜兰的公路“九弯十八拐”,那就更不计其数了。而在大陆,湖南的张家界、四川的九寨沟、云南的虎跳峡、甘肃的敦煌石窟、山西云冈石窟、河南龙门石窟、宜兴的善卷洞等,都留有我的足迹。
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先生,最近曾引用大陆一首歌的歌词“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过去老子亦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说来,人生确实要“走出去”,才有前途,才有发展。
我也曾为我们佛光山托钵的行脚僧写了四句标语:“走出国家富强的道路,走出佛教兴隆的道路,走出人间光明的道路,走出佛子正信的道路。”唯愿大家都能勇敢地“走出去”,必能走出人生的光明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