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九年,母亲第一次在西来寺过年,我陪伴在她身边。说起当年她嫁给父亲,只凭着外祖母的一句话——因为父亲是个忠厚的老实人。父亲曾经营过香烛铺、成衣店,但都经营不善,家里的田产也都赔了进去。唯有经营素菜馆时,一流厨艺受到远亲近邻的赞美。在中日战争南京大屠杀时,父亲失踪,当时未满四十岁的母亲,带着十二岁的我到城里寻找父亲,因此路过栖霞山,无意之中,因为一句话,成就了我出家的因缘。
我曾问过母亲,当时怎么答应我出家呢?母亲说:“我看你是一个有前途的孩子,母亲没有力量培养你,你能在佛教中读书上进,有什么不好呢?”真感谢母亲开明的观念。
母亲受人点滴之恩,都是涌泉以报。当年唐山大地震,唯恐受波及,不得不由扬州前往上海表兄家避难,暂住数月。我和她相逢后,她就不断地要我给表兄家送去收音机、电视机、电冰箱等各种物品,以答谢当年收容之恩。由于母亲重视怀恩报德,后来我在佛光山台北道场、南台别院等处都设立“滴水坊”,除了感念师父志开上人的“半碗咸菜”,也是与母亲这种“滴水之恩、涌泉以报”的精神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