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企业领导总存在这样的认识误区:危机管理就是应对媒体,因此,让公关部出面,不惜采取任何手段,堵住媒体的嘴就行。且不用说,这种想法在网络时代是多么难以行通。即便是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暂时堵住媒体的嘴,就能保证以后企业不再发生类似事件吗?
而且,不论是预防危机还是处理危机,都不能只依靠公关部。公关部毕竟人员有限,应对危机这样的大事件毕竞会捉襟见肘。
2001年樱花盛开的时节,任正非踏上了日本国土,他说:“我们不是来感受异国春天的气息,欣赏满山遍野的樱花,而是来学习度过冬天的经验。”之后,他在《北国之春》一文中写道:"在松下电工,不论是办公室,还是会议室,或是通道的墙上,随处都能看到一幅张贴画,画上是一条即将撞上冰山的巨轮,下面写着:‘能挽救这条船的,唯有你。’可见,员工在预防危机和应对危机中的重要性。
危机管理是全体员工共同的事情。只有他们平时树立了危机意识,在处理危机时能得到他们的支持才可以使企业度过难关。
春秋末期,智伯瑶联合韩、魏两国军队攻打赵国。赵襄子和张孟谈商量防御的方法,张孟谈说:“董安于是先王赵简子的才臣,过去治理晋阳时,一直因善政被人赞美,其遗风仍留传至今。依我看,还是到去坚守晋阳为好。”
于是赵襄子便决定向晋阳转移。可是,来到晋阳城,赵襄子才发现,这里可以说一无所有,天时地利也不具备,根本不适合做自己的根据地。为什么呢?晋阳的城墙不高,仓库没有存粮,府库没有金钱,兵器库没有武器;而且,就连四周的村落,也没有任何防御设施。赵襄子大为惊恐。
“如此状态,我如何防御敌人呢?”他问张孟谈。
张孟谈却临危不乱,冷静地回答说:“圣人之治,储藏财物于民间,而不在府库;致力于教化人民,而不注重营造城墙,这样民则无不心服。因此,如今可下今要百姓保留三年的生活必需品,多余的金钱和粮食都交出,让那些年轻的人修筑城池,他们是会服从命令的。”
赵襄子遵从赵孟谈的意见后,下令的第二天,人民就送来了难以估量的粮食、金钱及兵器。一下子解除了赵襄子的后顾之忧。
最后,在晋阳城老百姓的全力支持下,赵襄子也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战争的取胜要依靠民众,企业在危机管理中也要依靠广大员工的力量。可是,目前,仍有很多组织不注意这方面的工作,员工长时期不了解本组织可能出现的危机,也不了解一旦出现危机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自救和保护,这是非常危险的。
再者,在许多企业发生的危机表示,因为员工自身素质差或者操作不当而引起的事件也占相当比例。比如:四川井喷事故、黄河小浪底工程中,发电机组的螺丝栓没有固定紧致使工程不能如期运转等。因此,在平时就需要注重对员工进行危机管理教育,训练各级员工在危机来临之后的反应能力以及事件处理能力。
开展危机管理教育
危机管理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全体员工对出现危机的可能性及应付办法有足够的了解。
吉林双苯石化厂爆炸的直接原因是由于当班操作工停车时,疏忽大意,未将应关闭的阀门及时关闭,误操作导致进料系统温度加高,长时间后引起爆裂。由此可见,对于员工进行危机培养是多么重要。
危机培训可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比如,将危机预测、危机情况和相应的措施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编印成小册子,可以配一些示意图,然后将这些小册子发给全体员工;也可向他们提供各种处理危机的案例,让他们从各类事变中吸取经验和教训;还可以能过多种形式,如录像、卡通片、幻灯片等向员工全面介绍应付危机的方法,帮助他们在心理上做好处理各种危机的准备。
提升职工安全技能是保证安全生产的本质保障。在生产过程中,企业要把安全生产责任制,层层监管,步步落实。每隔一段时间,企业还对具体执行情况做一次评判,奖罚结合,有岗必有责,完善每位员工应该遵守的操作制度,加深从领导到员工的安全意识。
危机管理培训
危机管理培训的目的与危机管理教育不同,它不仅在于进一步强化员工的危机意识,更重要的是让员工掌握危机管理知识,提高危机处理技能和面对危机的心理素质,从而提高整个企业的危机管理水平和能力。
由于危机并非经常发生,所以大多数员工,对处理危机都缺乏经验。因此,可组织短训班专门对员工进行培训,以便使他们面对危机迅速做出反应。
在这方面,企业也可以进行模拟的危机预警与演习,提高员工的危机意识。
比如,美国波音公司在20世纪80年代曾摄制了一段摸拟企业倒闭的电视新闻:
一个天气阴沉的日子,员工们一个个低着头,脚步沉重的离开自己岗位,离开工厂,高高的厂房上悬挂着“厂房出售”牌,一个画外音在回**:“今天是波音公司时代的终结,波音公司关闭了最后一个车间。”这使得员工危机感进一步增强,对工作更加珍惜,对产品质量也更加重视。
危机管理虽然离不开财力物力,但是,人毕竟是最宝贵的资源。因此,重视员工的教育,得到他们的支持才是企业战胜危机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