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不可忽视企业的潜在风险(1 / 1)

我们都知道那个米缸里的老鼠的故事。老鼠爬进米缸以为找到了自己安身立命的地方,大吃特吃。可是,等到吃饱喝足了,却发现自己再也无法爬出米缸。这就是典型的对潜在风险因素视而不见的表现。企业家如果对企业潜在的风险没有防范意识,等到危机临头才大呼救命,才想到危机管理,为时已晚。

潜在风险会置企业于死地

当年日本海军袭击北洋舰队前,就是观察到北洋海军居然在军舰顶部晾晒衣服,从而判断出北洋海军管理混乱、战斗力差、潜在的问题很多,因此,才敢对北洋海军开战。尽管不乏邓世昌这样忠心爱国的勇士,但是,北洋海军整体的管理混乱,甲午海战尽管悲壮却注定了无法打赢的战争。

历史的硝烟虽然远去,但是,由于疏忽潜在风险而引发的危机事故还在上演。

2005年8月28日,“卡特里娜”飓风袭击了美国南部沿海的路易斯安那、密西西比河阿拉巴马州。飓风给美国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破坏。新奥尔良城市瘫痪,百万人流离失所,医院混乱,街上抢掠不止,经济损失超过250亿美元……新奥尔良市市长纳金说,仅这一个市可能就有上千人死亡,那些失踪的人已经没有生还的希望了。这是美国历史上罕见的灾难。有人把这次飓风灾害与去年底发生的印度洋海啸相比,称之为"美国的海啸",也有人说这是“天灾9·11”。

现任华盛顿策略和国际问题研究中心资深专家的贝克顿更是无比痛心地说:“长期以来,我们就知道新奥尔良是个容易遭受灾害的地方。我希望,从这次教训中可以学些什么。那些和新奥尔良一样的城市,无论是在加州还是东部,都应该随时做好准备。”

就像管理总是先从最薄弱的链条断开一样,虽然,长期以来,美国的专家们就知道新奥尔良是个容易遭受灾害的地方,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这个潜在的危机因素没有引起各方面足够的重视,也没有能采取各种得力的预防措施,以至于造成许多人无家可归的局面。

对潜在的风险视而不见,或者疏忽大意的结果是,给公众和社会都造成很大的损失,也影响政府的形象。同样,如果企业对自身的潜在危机视而不见,也会给企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据相关部门的调查显示:在企业中,有的潜在危机能够立刻引起管理者的注意,比如:人事危机、产品/服务危机、行业危机等;一般中高层管理人员对此都具有最高的敏感度。可是,对于并购、诉讼、工作事故、财务危机、天灾人祸、媒体危机等,有的却直到潜在危机演变成实际危机后管理人员才警觉。在这种观念下,让企业在潜在的风险上运转怎能不如履薄冰?

2006年6月16日15时,位于安徽当涂县的盾安化工集团本部工厂的乳化药生产车间发生爆炸,造成16人死亡,24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达600多万元。而这起事故的发生,并非是突发事件,而是长期安全隐患的集中爆发。

3月份,粉状乳化炸药市场需求量增加,公司加大了产品的生产数量。但是机器设备并不能满足这种负荷的工作强度,于是,该公司通过调高设备转速及延长工作时间、加班等方法来增加产量。

6月16日下午,操作工在堵料现象,随即处理故障,导致一号螺秆泵由于断料空转12分钟以上,残留在泵腔内的物料连续受机械作用升温,至15时9分发生爆炸。公司全面停产。

其实,据内部人士说,在事故发生前,该公司的机器因为经常超负荷运转,很烫手,报警器经常响,但相关领导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最终,多种不安全因素结合在一起便引发了这起特大安全事故。

忽视潜在危险而使本行业的领头羊变成了坡脚的山羊。这个教训,管理者难道不应该汲取吗?

企业的潜在风险分析

要想预防潜在风险,必须对潜在风险有所认知。一般来说,企业的潜在风险有以下几方面:

(1)投资风险。比如,有些领导者不顾自身的能力和发展需要,盲目投资,热衷于铺新摊子时,不注意考察和研究合作方的资信程度、经营业绩及经营行为。这种疏忽,也会为危机的爆发埋下隐患。

目前市场上流行的一本书《给你十个亿》,拿到资金后,你能做什么?虽然这是一本指导大学生创业的书,但是,对于企业来说,同样如此。融资后你能把企业引向何方?如果企业家投资方向难以把握,投资能力较弱,且缺乏科学性,使本来就十分紧张的资金状况雪上加霜。因为这种危机具有较强的隐蔽性,而且潜伏期较长,因此,许多人会忽略。

(2)组织危机。现阶段我国的企业管理者已逐步向职业化过渡,但仍有不少管理者纯粹靠经验、习惯甚至关系行使其管理职能,对内缺乏感召力和凝聚力;对外缺乏组织形象意识与公众权益意识,以致引发组织形象危机。

(3)员工素质因素。就员工而言,有些员工服务素质低劣、个别员工行为粗暴,也会给企业带来危机。如北京国贸中心惠康超市员工强行对两名顾客搜身、沈阳商业城店员手持电风扇殴打顾客、宁波南大连锁超市公司保安殴打孕妇等。这些恶劣的行为直接关系到公众对企业的认同程度。但是,之所以发生这些事件不是偶然的,这说明在员工管理中也存在着许多安全隐患。上述潜在风险不论是发生在员工身上还是管理者身上,一旦爆发都会给企业带来灾难。

(4)生产设备风险

许多生产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往往生产条件和作业环境都比较差,管理又跟不上,环境改善和牛产设备更新换代较慢,存在有安全隐患的设备和装置仍在使用,这些都为安全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对于任何组织和个人,要想最大程度减少危机损失便是避免危机的发生。及早识别潜在危机因素,以便对症下药,在危机的潜伏期就把各种潜在风险扼杀在萌芽中,才能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清除障碍。这不只是企业也是公众和社会所期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