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正确看待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1 / 1)

在有些企业家看来,媒体需要歌功颂德,而不应该揭短。特别是那些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一定贡献的企业,从来都是社会的骄子,生活在一片掌声中,被花环缠绕。因此,他们对媒体的揭短和批评很是愤愤不平。

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重要职能。这种舆论导向和左右群体意志的能力,在企业危机事件的处理中起到了关键的桥梁作用。因此,每个企业都不得不重视与新闻媒体的关系。

媒体不是歌功颂德、文过饰非的工具

南方一家大型的集团公司发生了员工和顾客的纠纷。员工实在无法忍受顾客的纠缠,一怒之下打了顾客。第二天,媒体就发表了此事,很严肃地指责员工的做法,给公司带来了严重的消极影响。

总经理见报后在办公室中大声咆哮:"媒体也太较真了。我们这样的企业为本市做出了多少贡献,安排了多少下岗职工。每年缴纳多少税收?这些它熟视无睹,偏偏抓住这么不起眼的一点芝麻小事大肆炒作,真不像话!"

办公室主任劝说他:“总经理,目前我们没时间讨论准对谁错,即便我们确实冤枉,也应当主动向媒体说明情况,积极沟通”。

老总一听就火了,“什么,找媒体沟通?明明是他们的错,我去找他们沟通?他们为什么总是盯着一点,为什么不报道我们的正面形象?"

"老总,如果媒体继续报道的话,对公司的不良影响不是更大吗?"

“让它说好了,我们没有错。他们总爱小题大做,凭什么让我们找它?”

老总仍然固执己见地坚持;办公室主任也很无奈。

结果,老总的这句话被员工在网上发帖后,总经理和企业的形象都一落千丈。

在这位老总看来,因为企业劳苦功高,所以,媒体就应该大唱赞歌,不应该批评,或者即便是自己的失误也应该文过饰非。有这种认知偏差的人在企业和政府官员中都存在。正是这种错误的人生极大影响了媒体“舆论监督”功能的履行。

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有目共睹

在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即便传统媒体也已经改革改制,早已从单一的政府机关的传声筒作用转变为大众参与的互动性。即便权威媒体也已经走下高高的神坛走向朴素的民间,更多地倾听公众的意见,代表公众发声。毕竟,公众才是媒体最大的消费者,才是媒体发行最大的市场。在这种情况下,媒体如果还一厢情愿地为政府或者企业高唱赞歌,没有公众利益的表现,老百姓肯定不买他们的帐。

本来,作为消费者的公众和企业之间,在某种程度上就是监督的作用。消费者在使用产品的同时也要监督企业的产品是否符合他们的需求。他们监督的工具就是媒体,通过媒体,发表自己的意见。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媒体的舆论监督是代表公众发声,履行公众代表的职能。当企业和消费者或者员工之间发生矛盾时,媒体更是站在正义的一边,为那些弱势群体仗义执言,维护他们的利益。在全国瞩目的许多公众事件中,都印证了媒体在舆论监督中的效力。从2007年至2008年的华南虎事件,2008年的“许霆”案、"天价烟”与“天价表”事件,至2009年的“躲猫猫”事件、“血浆浇花”事件等,都向人们展示了在舆论监督方面一定的引领作用。

而且,即便是互联网这个看起来似乎人人都可以恶搞的地方,在舆论监督、畅达民意方面,也令人对其刮目相看。

与传统媒体配合中,网络媒体凸显了它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华南虎假照片”事件,监督职能由网络发动,并成为主要推动力量。再如:厦门“PX”事件,山西“黑砖窑"事件等,网络与传统媒体的配合,在舆论监督上形成合力,激发着受众的空前热度、调动着他们的积极参与。

特别是河南省工人张海超自戕式的“开胸验肺”的案例被的报道,也是网络力挺的结果。最终,这个普通工人在网络以及传统媒体的强大舆论下,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问题最终得到了解决。而且,其他患病工友也得到了相应赔偿。

由此可见,媒体正以其高效灵活的方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而且,网络的舆论监督方面的作用已被社会认可。因此,企业家们对于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要有正确的认识。他们并非都是给企业挑刺,要和企业过不去,而是让企业在监督中改正自己的不足之处。这也是社会对企业的发展寄予的厚望。

当然,新闻瞬息万变,新闻报道,要做到百分之百的准确是不可能的。即使出现报道偏差,也不应该拍案而起、勃然大怒,指责媒体不负责任的,是造谣,是别有用心。这种对抗性的表态和做法实际上除了解气外,是没有任何正面效果的。试想,吵架和辩驳并不能树立你的正面形象吗?往往只会有负面作用。重要的是将枝节上的失误失实,与造假、与诽谤、与侵权等等严格区分开来。

当企业遭遇媒体的不公平报道时,可以换位思考,站在媒体的立场上追问自己:“如果我是记者,将会怎样看待这一问题?会从哪个角度出发报道这一危机”。因此,要让媒体正确履行自己的职能,我们每一个受众群体与个体有责。首先,先应扪心自问,我们帮媒体都做了些什么。我们是否积极配合媒体人的报道活动了?因此,对媒体的舆论监督存在偏见的管理者要改变自己的认知,积极和媒体沟通。既然媒体是大众的,我们就有必要对大众负责,而不仅仅是对媒体。

媒体千万轻视不得

还有一些企业的管理者仪仗自己的实力雄厚,轻视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在他们看来,媒体既不是国家行政机关,有无法行使行业协会之类的实际功能,只是动动嘴皮、发几句议论,也解决不了什么问题。这种认识的错误也会让企业在危机公关中付出很大的代价。

著名的埃克森公司漏油事件就是由于轻视媒体使得危机扩大。

当事件发生后的第二、三天,新闻媒介还不是那么敌对,只有少数记者到过现场,对此做些一般性报道。但是后来,埃克森公司对新闻界采取不理睬的态度终于激怒了新闻界,他们把事情广为传播,使得埃克森公司的漏油事件最后竟然惊动了布什总统。

危机时刻,当企业与大众媒体之间遇到见解和立场发生分歧时,一定要避免从企业的利益或主张的想法出发,和媒体较劲儿。企业的当务之急是要争取广大公众,应该将重点放在把公众利益放在首位以及防止此类事件再度发生上。因此,即便媒体对你有一些不公之处,也要把自己的愤怒收敛一些,再大的冤屈也要暂时放下,冷静看待事件。如果媒体不公,正是应该表现自己实事求是的时刻。因此,应表现出谦和、诚恳的态度,和媒体沟通,让媒体人得知真相,才能发布对企业有利的言论,进而说服公众。

只有正确认识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并且设身处地地换位思考,才会理解媒体,才能积极主动地配合媒体,在他们的舆论监督下改进自己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