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促进家族事业持续发展(1 / 1)

家族财富传承大体上有四大模式,即:自由式、教会式、王朝式和孵化器式。

自由式家族传承模式指财富传承人对于身后财富不做任何特别安排,由后人自行决定对父辈留下的财富分还是不分,以及如何分。

教会式家族传承模式是指传承人希望子女能够共同管理家族事业,平等分享家族财富,相亲相爱,携手共进,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永远不分开。

王朝式家族传承模式是指传承人对家族企业怀有极深的感情,只要家族企业能够做大做强,其他都可以为它让路,甚至可以因此牺牲子女的婚姻幸福和个人兴趣。

而我们希望优先倡导用孵化器式传承模式,即传承人通过合理的传承规划设计,既考虑到家族事业的发扬光大,又考虑到每一位子女的个人兴趣和能力,不仅能够保持家族的持续凝聚和团结以及每一位家族成员的个性化发展,还能够实现家族精神与家族文化的传承。

真正的家族传承不仅要考虑第二代的安排,还要考虑对第三代、第四代及后面多代的安排,让身后每一代子孙都能得到家族的帮助和支持。

这种传承模式还有一个特点是,不把财富全部分给子女,而是保留一部分家族公共资产,通过家族信托成立一个家族基金,并通过第三方信用机构进行理财投资增值。

近年来,中国财富家族传承失败的案例也不断涌现。上市公司海翔药业董事长罗煜竑4年时间将父亲罗邦鹏40年打造的企业败光;海鑫钢铁集团80后继承人李兆会,钟情于金融投资,企业家精神传承不足却临时受命上位,导致当时全国最大的企业破产重组案;华人名企王安电脑曾一度可以挑战IBM,父亲王安将公司传承给儿子王烈后,能力不足的王烈很快导致公司的衰败。

创一代在家族传承上面临着几大障碍:哲学层面准备不足、优秀传统断裂仍未修复、家族人力资本严重短缺、财富社会化机制不健全。

家族慈善事业为下一代提供了一个展示技能、兴趣及能力的平台,可以作为筛选家族事业接班人的平台之一。财富家族可以用慈善作为家族的新社交,训练接班人的领导力、社交力、责任感和财务素养等。

美国一个支持8~30岁青年开展慈善项目的平台显示,2001-2020年,有遍布全球30多个国家近900个可以供青年参与的慈善项目,各类基金会对这些项目进行了2595笔资助,总额为6110万美元。这些年轻人在参与慈善事业的过程中提升生活所需的有益技能、扩大在解决当今社会问题上的参与范围,增进代际的交流,共同学习。年轻人也能向上影响家族其他成员,激发所有家族成员的创造性和新思维,让家族成员吸纳年轻人的经验、技能、思考和资源,也可以由此鼓励年轻家族成员终其一生成为积极而博识的慈善家,让家族的几代人团结在一起,传承家族价值观和荣耀,学习、分享对社会问题和社区的看法和知识。

福克斯家族基金会与青少年理事会

位于美国加州的弗里达·C.福克斯家族基金会成立于1999年,在家族中青少年参与了几年的非正式慈善活动后,这个家族意识到需要建立一些更正式的项目来吸引越来越多感兴趣的年轻人。为了让孩子们了解慈善事业,并获得捐赠活动的实际经验,家族基金会于2006年成立了青少年理事会(Junior Board)。

常规理事会会议欢迎青少年理事参加,在会议上有发言权,但没有投票权。理事会非常支持年轻人,总是征求并重视他们的意见。几年里,理事会的成员越来越多,包括年轻的家族成员和非家族成员。青少年理事会成员不仅是优秀的资助者,而且还在发展个人技能和专业技能,为未来的理事会服务和职业生涯做好准备。逐渐地,青少年理事会的成员转变成基金会中更成熟的角色。

青少年理事会成立两年后,成员们出席了小型基金会协会全国会议,并主持了一个基金会网络研讨会。借助这些新经验,年轻人开始联络其他家族基金会来了解他们的工作,通过学习,他们也积累了更多的经验。这些联络和与其他年轻人的会面交流促进了更多青年参与慈善,最终形成了“青年慈善圈”(YPC)。

常规理事会成员欣喜地表示,这一经历为青少年理事提供了机会,不仅可以培养他们自己的才能,还可以学习如何为社会做出贡献,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弗里达·C.福克斯家族基金会成员,16岁的凯蒂·马库斯·雷克尔表示:“作为一名在12岁时就开始担任少年理事的现任理事会成员,我可以真诚地说,我对青少年理事会的体验准备得更充分、更感兴趣、更投入。我一直很喜欢的一点就是,我们的理事会会议和务虚会有一项开放性政策,无论你的年龄或在基金会中的地位如何,他们都邀请并鼓励你去参加会议,并且会尊重你的意见。而在我年轻的时候我可能没有什么可补充的,我通过倾听和体验我们的捐赠过程进行学习。随着我的慢慢成长,我不仅对基金会事务有了更多的了解,而且对我能够讨论和了解的捐赠事项以及表达我的观点也更有信心了。”(10)

罗伊·威廉姆斯在其《慈善、继承者和价值观》一书中,通过对3000多个继承家族和将近100个家族基金会的研究,认为“让下一代有计划地参与家族慈善,可以增加家族企业传承成功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