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肆 孔子说,我有知识吗?没有。(1 / 1)

字字锦 陆春祥 1046 字 11天前

江西泰和人欧阳崇德,他也是王老师有出息的学生。后来,他官做到了中央宣传部的部长。

有一天,他和王老师探讨了关于良知的一个问题。他问:良知虽然不是来自见闻,但学者的知识,未尝不是从见闻中产生的。王老师答:良知不来自见闻,但见闻是良知的具体运用。所以,良知不局限于见闻,但也离不开见闻。孔子说,我有知识吗?没有,良知之外就没有别的其他知了,所以做学问最关键是致良知。现在说专门探求见闻的细节,就是失去了最重要的东西。

我仔细体会一下,见闻和良知都很重要,但无疑良知应该在见闻之上。这个未来的宣传部长提出了这么个问题,一定是基于当时的现实,现实就是有许多人重见闻而轻良知,本末倒置。

《传习录·答欧阳崇一》

□良知不由见闻而有,而见闻莫非良知之用。故良知不滞于见闻,而亦不离于见闻。孔子云:『吾有知乎哉?无知也。』良知之外,别无知矣。故『致良知』是学问大头脑,是圣人教人第一义。今云专求之见闻之末,则是失却头脑,而已落在第二义矣。近时同志中,盖已莫不知有致良知之说,然其功夫尚多鹘突者,正是欠此一问。

现在我想望文生义,专门谈一下见闻。

Z省虚假新闻投诉中心成立八个月来,就受理投诉七百余件,其中涉及虚假失实报道的一百八十多件。几乎没有记者想故意失实,只是一不小心就失实了,其实还是态度和方法问题。

一个晚上,某路虎越野车和公交车发生了交通纠纷。“路虎司机”下来后,跑上了公交车跟司机理论,还发生了肢体冲突。这应该是一起普通的交通纠纷引发的治安事件,但记者从报料人的反映情况初步判定,路虎司机有点仗势欺人,气焰嚣张。某记者到达现场后,路虎司机已经不知去向,他通过对在场的目击者和公交司机的采访,了解了事情发展的经过,也抓了不少细节。因为临近截稿时间,记者赶回报社和编辑沟通后,完成了题目《这个路虎司机,你好嚣张》的稿子,文中主要叙述了公交车司机自己的回忆:当时,那个男的站在路中间,我只能踩刹车停了下来。因为男子手上拿着一根棍子,刚开始我没敢开门,后来是有乘客要求下车,我就把门打开了。然后男子就上车要求其他乘客全部下车,跟我没说两句就往我头上打。打人的事情,记者也确实在别的乘客那里得到了证实,看来,稿子基本没什么问题。

稿子到了编辑那里,编辑从公交司机的话中看到了一个细节:男子手上拿着一根棍子。他觉得这个细节很能反映路虎司机的嚣张和霸道,也没有进一步核实,想当然地认为路虎司机在整个过程中都提着棍子打人,于是他将这个细节提炼出来做成了引题“男子手持棍子把乘客赶下车并猛揍公交车司机,目击乘客愤愤不平——”,第二天见报稿中的这个细节演绎成这个样子:“路虎司机手持棍子把全车乘客赶下了车,接着拿起了棍子就朝公交车司机头上猛敲——”而事实上,记者的采访稿子中,无论是公交司机还是乘客,都没有明确说路虎司机是用棍驱赶乘客并用棍子打人,几天后,公安机关的调查显示,当时并没有出现过这样的情节。

如此添油加醋的行为,让读者有很充分的理由相信:普通的争执已经变成了恶劣的持械殴打行为。这个路虎司机真是太霸道了!这样一来,性质完全变了。

路虎司机会同意这样的写法吗?他当然要投诉!你以为你们媒体是什么啊,黑的可以说成白的吗?凭想象就可以捏造事实吗?凭单方面说词就可推测吗?绝对不行的!

还有一件事也错得挺常识的。

N市某城中村要改造,村里召开了全体党员、村民代表、股东代表会议讨论,旧村改造新村全票通过。会后,该村就旧村改造的相关事宜,向全体村民征询了意见,意见表和宣传单发放到户,回收率为85%。当地报社记者采访后,根据回收单,在原稿中如实表述“得到了85%的户主同意”。

稿子自然要审稿。这个村的上级单位某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审稿时,把“得到了85%的户主同意”一句,改成了“并征得全部广大户主同意”。记者一看,认为既然主管部门把关了,就没错了,也没有对审稿修改这个细节进一步核实,就把稿件交给编辑。编辑看稿时,觉得这个说法有点别扭,但他也没有核实一下,就想当然地去掉了“广大”两字,认为这样更合乎语法,见报后就变成了“征得全部户主同意”。

投诉当然来了,村里还有未交意见表的15%的户主呢!这一部分为什么没交?是因为有一部分是持反对意见的,因为少数服从多数,本来就是个无奈,但一看到报道,情绪就上来了,他们“被代表”了,于是就认定这是虚假报道。

这样的例子一定很多,似乎也不是什么惊天动地,不至于出人命。我在新闻单位待久了,也知道一些规律。一些差错,基本上都出在常识上,有时错得很离奇,是因为:人们一般认为,这样的常识是不应该出错的,可是偏偏出错了。不仅我们的报纸是这样,其他的报纸也这样,这基本上是一条不算规律的规律了。每逢重大节假日来临,我们老总就在编委会上再三再四地告诫大家,一定要注意防错,防止常识出错!记者固然有责任,但上面两位编辑如果再多心一点,多问一个为什么,就不会出现这样比较低级而又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情了。

着重说了“见闻”,是因为一般人都在“见闻”中生活着。

良知虽然只在心底,但良知支撑着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