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 你读过《孟子》吗?(1 / 1)

字字锦 陆春祥 620 字 11天前

《卷十四·艺文一》将一高官貌似有学问的嘴脸刻划得入木三分:王子韶做县令的时候还不出名,他曾去拜访一高官,恰逢那高官和客人在起劲地谈论《孟子》,根本不理睬他。过了好一阵,高官忽然回头问子韶:你曾经读过《孟子》吗?子韶回答说:平生很喜爱这部书,但是根本不明白其中的义理。高官问:不明白什么义理呢?子韶说:开头就不明白。高官于是再问:怎样开头就不明白?说来听听。子韶说:“孟子见梁惠王”,《孟子》开头这句就不懂。高官非常地惊讶:这句话有什么深奥的义理吗?子韶说:孟子既然说了不拜见诸侯,为什么要去拜见梁惠王呢?高官无言以对。

《梦溪笔谈·艺文一》

□王圣美为县令时,尚未知名,谒一达官,值其方与客谈《孟子》,殊不顾圣美。圣美窃哂其所论。久之,忽顾圣美曰:『尝读《孟子》否?』圣美对曰:『生平爱之,但都不晓其义。』主人问:『不晓何义?』圣美曰:『从头不晓。』主人曰:『如何从头不晓?试言之。』圣美曰:『‘孟子见梁惠王’,已不晓此语。』达官深讶之,曰:『此有何奥义?』圣美曰:‘既云孟子不见诸侯,因何见梁惠王?’其人愕然无对。

这好像是一则艺文轶事,情节简单却饶有趣味。

高官虽然官高,但全然不懂为官为人的基本礼节。就因为你官比别人大,就可以怠慢别人。人家来访,总是经过预约啊什么的,你没有空就不要见人家嘛!难道说一句等等就会没了面子?其实,所有的一切,高官都懂的,他之所以如此摆谱,就是因为他官高嘛。要开会,开会的人只有等他,没有听说他等开会的人。待他去见别的更高的官,估计他也会受到差不多的待遇。

高官以为官高水平就一定高。查子韶,他在北宋也是一个名人,学识广博,曾参与王安石变法。而那个高官在谈什么《孟子》想必也是兴致勃勃,可以构画的场景是,那个和高官在言谈的人,神情一定毕恭毕敬,一定是在卑谦地倾听着,纵然他对《孟子》已经烂熟于心,甚至已经在核心期刊发表了好多论文,但仍然只好听着高官狗屁不通的高论。高官肯定注意到了子韶的存在,于是他会把话题抛过去,抛话题并不是他尊重子韶,而是想再显摆一下。他的自我感觉极好,因为他还从来没有碰到下属对他指出过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他就是《孟子》的权威啊,他的话句句是真理,一句顶一百句呢。别人都这么说,他也就这么认为,他如果出场作专题讲座,那一定是看得起那个地方,讲课费也是本朝顶尖档次。哪里想到,这个子韶会来这么一手,我的见识竟然没有下属高,我的知识竟然不如下属丰富。真是羞愧万分啊。

其实,高官水平是可以真的高起来的。因为他站的层次不一样,可以一览众山小了;因为他接触的人才博而杂,见识自然会多起来,耳濡目染,总会讲出一些新道道来的;还因为,他可以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内参啊内幕啊什么的,见解自然就高了。总之,只要高官虚心,只要高官有悟性,那他的水平一定可以再上台阶的。就怕,官高水平自然涨,涨的只是一片马屁声,他还作享受状。

生有涯而知无涯,有的时候,小孩子都明白的道理,那些个高官类的主儿就是不怎么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