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贰 君子必慎交游焉(1 / 1)

字字锦 陆春祥 1108 字 11天前

《颜氏家训·慕贤篇七》

□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墨子悲于染丝,是之谓矣。君子必慎交游焉。孔子曰:『无友不如己者。』颜、闵之徒,何可世得,但优于我,便足贵之。

交友这个话题似乎又是老生常谈。

一般的观点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再打个形象一点的比方是,和善良的人住在一起,就如同进入满是芷草、兰花的屋子,时间久了,自已也会变得芳香四溢;反过来说,如果和恶人住在一起,就如同进入卖鲍鱼的店铺,时间一久自然就会腥臭。

看来,古人的生活条件比我们好,我们现在以能吃到鲍鱼为荣,因为贵啊。而那个时候,鲍鱼是一种用盐渍过的鱼,有一种很浓的腥臭味。我的鲍姓师弟,常常向人介绍鲍鱼的鲍,如果和他说了这个鲍鱼的鲍,他恐怕要郁闷了。

扯远了。

那么,什么是真正的友呢?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友呢?

圣人一定是可以做朋友的,但是,圣人太少了。少到什么程度?一千年出一位圣人,还近得像从早到晚之间,五百年出一位贤人,还密得像肩碰肩。这个意思是说,圣贤不是随便就会产生的,那也就是说,我们一般人是不太可能碰得到可以给我们人生以明确指导的圣贤的。所以,就大多数人来说,只要善良就可以做朋友了。善良是一切的基础,善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杠杆(荀子的观点正好相反),一个人善了,纵然没有多大的本事,也是可以交结的。

正因为圣贤少,所以我们不能把眼睛只盯着圣贤,那只是立在晴空中的标杆。所以,我们必须从脚下的实际做起,从身边做起,我们身边就有许多可以学习的实实在在的榜样。

而我们大家都有这样的观点:从小在一起长大的人,尽管他已经成了贤士哲人,但是往往轻慢他,缺少礼貌和尊敬。最典型的要数孔夫子了,你看,他因为住在东边,鲁国当地人,他的老乡们,并不敬重他,只称他为“东家丘”,你们说孔子很有本事,我们怎么没有见识到呢?孔夫子不就是住在我们村东边的那个姓孔名丘的半老头吗?周游列国时,子路找不着大部队了,于是问了田间正在劳作的老人:你看见我的老师了吗?就是那个很有名的孔丘先生?老人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你的老师是谁啊!

我们是不能怪孔子的乡邻及那鄙视子路的老人的,他们所表达的人才观,恰恰非常普遍,就是:人才基本是别处的好,即便是和尚,也是外来的和尚会念经。我们对于外地人才,往往凭着一点风传的名声,也不去考证,人云亦云,伸长脖子,踮起脚尖,如饥似渴,朝思暮盼,作望眼欲穿状,其实都是为了替自己脸上贴金。

还有一个事情必须说一下,就是我们如何对待古人。如果从古人那里学到了有用的东西,一定要注明是哪里学来的,这也是一种交友。比如,你陆春祥写的这一组读典笔记,一定是先认真仔细研读了古人原著,从而引发了自已的一些感悟,但一定要注明出处,这并不是你的原创,你只是站在古人的肩膀上作一下瞭望状,仅此而已。

可是,我们很多人往往不这样,他们会把别人的一个建议、一种美德,说成是自己的。有些有名有权有势的,有时还会组织专门班子,雇佣些人,让他们为自己干活,什么“名人传记”,什么“我的故事”,都是枪手所为,但他们毫不知耻。因为枪手的无名,因为枪手的卑微,所以,枪手的一切功绩只能归于那些不知耻者。打个比方说,偷窃人家的金银财宝,必定要受到刑法的处置,但偷窃人家的功劳而据为己有,却很安全。他们的理由是,我已经支付了你的劳动成本,谁让我这么有名呢?

如果把注明出处叫做感恩,那么,将别人的东西据为己有,叫什么呢?我一下还想不出妥帖的说法。

无论宏观还是微观,交友都事关自身的成败。

我看过许多的反腐新闻,倒下的官员除了大部分有情人这个特点外,好像还有一个特点也非常明显,那就是老板朋友多。老板也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名词,他也是辛辛苦苦自己干出来的,是财富的象征。但资本的原始积累中,确实有许多肮脏的东西存在。其中之一,就是不择手段地交友。老板们手段不择,可就害苦了一些官员,虽然也是自作自受,但是,赖昌星们的“就怕领导没爱好”确实可怕,杀伤力也极强。官员往往说,我和谁谁关系很铁,天知地知的事,只有你知我知。可是,往往不可靠。一个我认识的厅官,马上退下来了,因为老板朋友而事发,他在廉政教育片里,痛哭流涕,这个不该,那个不该,忏悔的镜头,真是让人同情,和我所有看到的,他在台上严肃而尊敬的形象迥然。

因此,即便是一些领导干部,对交友也是噤若寒蝉。有一种参加饭局的提问法可以充分证明这种紧张程度:请我吃饭?啊,我先问一下,在什么地方?都有哪些人参加呢?这个哪些人参加至关重要,也就是说,我是否参加,取决于你请的哪些人,这也可以叫做人以类聚,物以群分。因为我是科级处级厅级,还要分出正科正处正厅,否则就不对等。这个提问法,其实还有另外的话外音:我们是不能随随便便和别人一起吃饭的,即便是老板,也要分大中小,知名和无名,否则——这已经是交友之外的另外话题了。

最有趣的现象是,幼儿园的孩子们经过三四年的学习,要毕业了,于是互相赠物留念,还带着家长一起请老师的客,还要将各种奖项制作成精美的简历,去报考著名的小学。而那些著名幼儿园的老师个个都很牛逼,什么事都能搞定,因为有家长啊,父母亲不行,找爷爷奶奶,方便得很。

于是,我就经常对我儿子陆地同学说:你们以后的资源太强大了,单就同学来说,至少要比我们多了这么多幼儿园的同学。因为我没有上过幼儿园,于是很羡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