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见这题目,兴许有朋友便勃然正色:莫非“精神胜利法”是个好东西?莫非阿Q也……
您别急,咱们先看下面的故事。
公元1053年,宋代名将狄青奉旨征讨侬智高。他临战设坛拜神说:“这次用兵胜负未卜。如此次征讨能打败敌人,那么我手中这把钱币扔在地上,钱面定然会全部朝上。”左右力劝不能这样干,可狄青在千万人注视下,把铜币全部高扔。落在地上的钱面真的全部朝上。这使全军士气大振。将士个个奋勇杀敌,大获全胜。班师后,狄青的左右才得知,那些铜币原来两面都是铸成一个样的。
狄青出兵获胜的秘诀何在?就在于他很会讲究和运用精神胜利法。正所谓打仗打的就是军心士气。当时的人们很是信奉神灵,狄青正是利用了这一点,专门让人特制了两面都一样的钱币。将士确信有神灵保佑,士自然士气振奋,勇气倍增。人在与现实能动的相互作作用中,精神的力量是具大的。正因此那句名言才被许多人奉为至理:人总要有一点精神。凡事精神上先败下阵来,没有能取胜的。
战事如此,工作如此,生活保健也如此。
又一个故事说:一位老太太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卖伞,二儿子晒盐。为两个儿子老太太差不多天天愁。每逢晴天,老太太为大儿子愁:这大晴的天,伞可怎么卖?每逢阴天,老太太为二儿子愁:这阴天下雨的,盐可怎么晒?日复一日,老太太竟然忧虑成疾。两个儿子不知如何是好。幸有一先生口授一秘方:“老太太您该学会转念一想,晴天好晒盐,您该为二儿子高兴;阴天好卖伞,您该为大儿子高兴。”老太太就这样转念一想,竟真的转忧为喜,眼见着心宽体健起来。
先生的秘方是什么?还是一个精神胜利法。客观现实与人的主观世界处于矛盾之中。客观现实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客观现实能够改变,应该靠精神的力量努力去改变。客观现实不能改变,也要靠精神的力量正确面对。心理卫生学告诉人们,面对一种不能改变的客观现实,如果从一个角度来看,可能引起消极的情绪体验,人便陷入心理困境;如果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就可以发现它的积极意义,从而使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走出心理困境。
话说到这里,您也许说:看来精神胜利法还真是个好东西。反正不应该把精神胜利法瞧扁了。这里有几个意思得说明。一是精神胜利法不是阿Q的专利,精神胜利法不完全等于阿Q精神。所谓精神胜利法,应该一方面是科学的正视现实,一方面是积极地改造现实,而不只是无视现实逃避现实。二是精神胜利法不仅有利于低层次的静态的心理平衡,使人乐观地正视现实,而且有利于高层次的动态的心理平衡,使人积极地改变现实。三是精神胜利法的实际运用,应该讲究善于从“知足常乐”式的静态的心理平衡发展到“拼搏进取”式的动态的心理平衡。很明显,这几点的精神实质就是一个——精神胜利法不仅是一种消极的自我心理防御机制,而且是一种积极的自我心理防御机制。就是说,运用精神胜利法,不论从生存标准还是从发展标准来看,都有利于自我的心理防御,有利于自我的心理健康。精神胜利法有利于人的心理健康,而人一切的成功都源于健康的心理。因此可以说,在现代生活的波涛中沉浮自主者,必是精神胜利者。
还是那句话,别把精神胜利法瞧扁了。
1993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