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家随感(1 / 1)

心灵之旅 马志国 1064 字 5个月前

我搬家了。新家,城里,三楼,三室一厅。

在我们这儿,早几年就有顺口溜,说是“一楼脏,二楼乱,三楼四楼住高干”。当然,我们这儿是小城,小地方,“高干”能高哪去,跟京城的“高干”搭不上边。不过,三楼,价位高点,到是真的。

先别说京城了,在你们那地方,莫非你是“高干”?我天生会当兵,会干活,就不会当官,“低干”边都没边过,别说“高干”了,纯粹一介书生,穷书生,多少年都这样。不记得哪年从哪里听来个“君子固穷”,说是君子耐得住贫穷。于是,多少年,我便挺自得:我君子,所以我固穷。不,不单是这样,还得调过来说:我固穷,所以我君子。嗨,不管咋说,反正,我是穷书生,而且固穷,而且以此自得。

那年,还是在老家,一友人串门,落座我的陋室,说,您小屋如此简陋,却写出那么多美文。于是,我便为陋室自得。说“陋室”,可不是暗里标榜“德馨”,刘禹锡是随便哪个人都能比的吗?咱这“室”真“陋”,陋到哪份上?反正胆小的命贵的,不敢睡在里面。因为,单是那墙基的裂缝,并排两个手指满可以自由出入呢。几经“专家”论证,结论是:一时半会不会坍。于是,我在里面接着“坐拥书城”,接着“固穷”。也好,这陋室中固穷的“君子”,免去了“梁上君子”之忧。于是,悠哉乐哉。如今想来,决非君子自诩,不过学了点“精神胜利法”,且用得活点了。

可是,没想到,别人没想到,自个也没想到,冷不丁就搬进了新家,城里,三楼,三室一厅。这,在穷的只剩下钱的“大款”眼里,买房这几个子,何足挂齿?可对一介书生的我,却曾经是真真的天文数字!如今,你哪里来的钱?不偷,不抢,不骗,不贪——也是没处去贪,汗水换来的,心血换来的,“君子”换来的。

于是,我又多少明白一层:你想当“君子”,自个当然得先“固穷”,但社会不会让你总是“穷”。不然,若真的读书人总是“穷”,君子总是“穷”,咱这社会还有戏?

于是,我感到我们民族真格大有希望了!瞧,一不留神话说大了。

您也许说,富了不是该往乡下跑吗?这就好比“初级阶段”、“高级阶段”,就算“君子”富起来,也得一步一步走不是?

如今,家是搬了,却一时说不上来是哪天搬的家了。

那天,朋友问:搬家了?得庆贺庆贺!

也是,搬家,说雅点叫“乔迁”,“乔迁”是讲究“志喜”的。我们是喜欢“志喜”的。公家有公家该“志喜”的喜庆事儿,诸如“国庆”、“厂庆”、“校庆”,私家自然也少不了五花八门的喜庆事儿。既是喜庆事儿,不管公家咋整,在私家,请客,喝酒,热热闹闹,是免不了的。这可算“家庆”。乔迁便是家庆之一。在我们这个小城,还兴放炮,嗬,好热闹。那天大早起,老早,老早,说是半夜差不多,鞭炮齐鸣,把我从梦中惊醒。怎么回事?妻说,今儿是好日子,好几家搬家。果然,中午,好些门前客人多多。

可是,我们的“乔迁”却悄无声息。装修完了,随着东西一点一点地搬来,顺便就孩子们住上两天,大人住上两天,星星点点,断断续续。慢慢地,东西般好了,人也住进来了。倒也消消停停,安安静静,简简单单。全家都感觉挺好,我们把这叫作“自然过渡”。于是,搬家的日子自然说不准了。

亲戚说:哪天搬家告诉我们!

朋友说:哪天搬家喝你的喜酒!

上点年纪的邻居说:可得放几挂鞭!请人择个日子!

好意难违。可倒头来,听说我们已经搬家了,而且好久好久了,便也都说:这样也好,这样也好。

“这样也好”——感谢了。原来,并没人因我搬家没有热闹,来找我不依不饶。

生活是可以自由选择的。好热闹,未必就错;好简单,也一样。生活中的许多事,我就喜欢简单。

更可喜的是,原来别人并不因为你的简单而骂你,只要守住自己就是了。

现在想来,我们搬家所以断断续续,还有一个原因:故土难离,说准点是恋旧情结。

说“我们”,不是我一个人,而是我们全家,我的小女儿在他的一篇题为《新家》的作文的结尾就这样说:

眼看我们马上就要搬进新家了,心中反而对老家有几分留恋。在老家里住惯了,对这里产生了很深很深的感情,在这里有我们的快乐和美好的记忆。况且爷爷和奶奶也不想让我们搬的太快。我们会经常回来看望爷爷和奶奶的。这里还是我们的家,我们爱这里!我会像爱老家一样的爱我的新家!

当时,我就说,好,这段好,和爸爸“英雄所见略同”。

孩子的感情是美好的,但这美好的感情背后不也是恋旧情结吗?

就是到如今,自然过渡已经早就结束,搬进新家好些日子了,却还没有找到“家”的感觉。

那天,下班回家,自行车蹬起来,就上了老路。“回老家啊?”同事问我。这才中途拐弯转上新路的。哦,原来,在我灵魂深处,这里还不是家。是的,在我们自然过渡的搬家过程中,我们一直都是这么说,“你今儿回家……”“我回家一趟……”这个“家”其实是说“老家”。直到我们感到这样说已经妨碍了交流,才启用了“老家”这个概念,以区别新家。没想到,至今“家”的概念似乎还不是这里。我们还不习惯这里的生活。

于是,我接三差五的要回老家一趟,走进老家的门,才有那种“家”的感觉。

恋旧情结也许美丽,但它却挡住我们走向新生活的脚步。

嗨,难说清的“恋旧情结”。

2002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