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不才,提笔作文只好先抄报纸——
傅映柏,小学校长的榜样,海口市二十七小学校长。为集资办学,她奔走呼号,饱尝讥讽艰辛:
有一家公司,傅校长登门拜访了九次,竟连遭九次白眼。
有一次,傅校长为了向某公司领导集资,就站在人家家门口等了几个小时,以后又连续几个晚上到那里等。结果被个别公司骂为“乞丐校长”。傅校长的态度是,为了孩子,我宁可当“乞丐校长”。
又有一次,傅校长和另外两位教师来到一家公司。屋里有的是椅子,但没有人请坐,她们十分尴尬地站在那里。傅校长问:“不知你们单位能否捐助我们小学一、二百元钱?让我们把学校门窗玻璃装上。”接待的人很不耐烦地连声说:“哎呀,快走,快走,哪有这样讨钱的,我们是靠工资吃饭,哪有钱给你们。”傅校长耐心解释:“我不是向你个人要钱,我是问你们单位是否可以学校捐点钱。”那人竟听都不听,下了逐客令:“行了,不要再啰唆了,三番五次地讨钱像什么样子,快走,快走!”傅校长等三人前脚刚出门,那人就用脚把椅子“呯”的一声踢到门上。这次,这位讨钱的“乞丐校长”忍不住落泪了……
她的忠诚终子感动了上帝,感动了一些单位,感动了领导,使活像破烂市场的校园,居然变成了特区教育系统花园式的窗口学校。
读报至此,不禁对这位“乞丐校长”肃然起敬!然而,却也有几句话如梗在喉。
近年来,遭受傅校长那样被讥为乞丐的中小学校长并非绝无仅有。为了钱,校长不得不丢掉正业,一会儿为争取上级拨款磕头作揖,一会儿为争取社会捐资助学四处乞讨,一会又去为创收对别人强陪笑脸。钱,牵着校长的每一根神经。钱,压弯了教师、学校乃至整个教育的腰。商潮冲击下,在金钱的至尊至威面前,教师、学校乃至整个教育慢慢低下了高贵的头,师道尊严开始从脸上剥落。校长还能不甘做乞丐么?然而,哪位校长果真心甘情愿做“乞丐”当讨钱的校长?一位校长投书报纸说:“为何非得去干我们不愿干也不会干的事?校长不务工业,满脑子想的是钱,这难道不也是一种教育危机吗?”还有校长叫苦:“如今当校长的都改姓了‘钱’,成了四处讨小钱的角色,难!”更多的校长茫然:“搞了几十年教育,真不懂现在的校长怎么当了?”谁能品得透这话语中的辛酸苦辣?
管你辛酸苦辣啥滋味,校长就得改姓“钱”,就得认当“乞丐”去讨钱。因为你的教师在受苦——不要说教师工资在国民经济所有行业中居最低水平和各种补贴、奖金、医药费不能到位,时至今日还有相当人数的教师工资被拖欠;因为你的学生在受难——不要说学生的课桌椅简陋和教学设备的短缺,迄今为止权威调查资料显示,全国中小学缺校舍7500万平方米,有危房4500万平方米。这都得要钱,校长能忍心不弯腰,不乞讨?
然而,学校到底是培养人的地方,一校之长首先该是教育家。校长应带领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教研中去,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而奉献自己的热情和精力。让校长整天被钱牵着鼻子,搞得晕头转向精疲力竭,岂不堪忧?
把校长从“钱”的重压下解放出来吧!
把校长头上“乞丐”的“桂冠”摘掉吧!
钱从哪里来?财政拨款,该依法而行,不要等校长去要;社会集资,该各级政府担此重任,不要让校长去讨。
“乞丐校长”可以讨来师道的尊严么?可以讨来教育的神圣么?
博校长的学校终于变样了,了不起!不知道傅校长今天是否也在思考这样的问题。可以肯定,傅校长向人家求助集资,被人家当乞丐般赶出来时流下的泪水,绝不仅仅是为个人脸面的受辱而流下的泪水,更有为师道的尊严被撕碎,教育的神圣被踢飞,而流下的泪水。
为了孩子,宁可当“乞丐校长”的精神,是校长们的伟大;逼校长去讨钱逼出“乞丐校长”,却是教育的悲哀!
1994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