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在爱钱”(1 / 1)

心灵之旅 马志国 841 字 5个月前

一名初中男孩赢得一个美名——“实在爱钱”。何以如此?“实在”,说的是为人朴实,这是继承其父的风范,他的父亲是研究传统文化的;“爱钱”,说的是懂得挣钱之道,这是受母亲的影响,他的母亲是办刊人,办刊要想办法挣钱。于是,这个孩子身上就“实在”加“爱钱”,成了“实在爱钱”。这个男孩也“实在”是有点“爱钱”:读小学的时候出租过玩具,读中学的时候借人两块钱让人还过三块,说是要利息……

这便是最近在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中播出的一个真实的故事——怎样看待孩子挣钱。

孩子们要挣钱吗?

有调查表明,确有一些孩子做家务要报酬,另有孩子出租图书,等等。

孩子们做家务该跟父母要报酬吗?

我问了我两个女儿这一问题。

小女儿说:做家务不该要报酬。问她为什么,她说不上太多理由,却坚定不移地说:做家务还要什么报酬?爸爸妈妈做家务跟谁要报酬?

大女儿说:做家务不该要报酬。她的理由是:家务,家务,家庭服务,是一种义务,每个家庭成员都有为家庭为他人服务的义务。孩子小时,父母闹着玩地象征性给些零钱来奖励孩子做家务的积极性,也许还可以。我们长大了,做家务完全应看作自己为家庭应尽的义务……

真是我的一双女儿!

如同“实在爱钱”这男孩的所以“爱钱”一样,孩子们如何对待钱,实在该从家庭教育中来寻根。

我们不必进行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繁杂的辨析,在对钱的问题的恰当把握上,也许那句中国的老话可以贯通古今中外——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问题是“君子爱财”容易,“取之有道”困难。至于对孩子,更是让孩子懂得“爱钱”容易,而让孩子懂得凭“实在”而“取之有道”困难。

别的不说,单说这一个“挣”字,孩子们就着实难以把握。到底“挣钱”与“捞钱”、“宰钱”、“黑钱”、“骗钱”以至“钻钱眼”,怎样把握,如何区分?就是在成人世界,这不是也常常弄得黑白不辨吗?都说“劳动致富”,可现实是,有多少人坑蒙拐骗,敲诈勒索,贪污受贿,出卖肉体,出卖灵魂,一朝钱到手,便成了“英雄”?我们奢求孩子能把握好“挣钱”之道,岂不是太难为了孩子?

孩子们几乎不大可能很妥当地把握挣钱之道,我们就该让孩子安心做好自己该做的事。

不错,如今的社会市场经济了,观念不能太陈旧。但市场经济大潮中也有泥沙,我们不该让泥沙迷住孩子的双眼。

事实上,人的一生发展有若干个阶段,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发展任务。中小学阶段正是在德智体诸方面为人生奠基的时候,也就是为日后立世,学习最基本的知识,发展最基础的能力的时候。这对于日后的挣钱养家,为人立世,是间接又间接的。这好比该打基础一定要打好基础,才有参天耸立的高楼大厦一样,我们不能一下子建成大厦的顶层,那样固然风光,但实在成了空中楼阁。此其一。

再说,就是日后立世,也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每一行都可能有出息,社会都会给他们相应的报酬。有些行业,是与直接的经营活动和经济行为不直接联系的。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最大的竞争是知识的竞争,知识就是财富。拥有知识服务社会的人,社会就会给他以应有的酬劳,不一定非要人人都精通经营,人人都有经济头脑。此其二。

今天的人们,知道“钱是好东西”的人并不少。从古至今,中国传统文化中虽然提倡重义轻利,却至今在利与义的权衡上,那么多人还是把利看得重些,更重些。于是,才有了那么多令人头痛心疼的唯利是图和贪污腐败。就是说,爱钱,几乎是个不用教的事。我们全不必为孩子今后不知“爱钱”而担忧。此其三。

还有,当一个社会只有完全靠钱做润滑剂才能运转的时候,可真是人类的悲剧了。世上比钱更重要的东西大多太多了。我们应该让孩子知道父母的钱挣之不易,但这本质上已是一个“钱”字所不能包容的道理了。还是让孩子多懂一些钱以外的东西吧!此其四。

据此四点,您说,孩子做家务该要报酬吗?孩子该过早地学会挣钱吗。

前不久,我在一篇文章中谈过家长乱给孩子钱会毁了孩子。此文姑且当作续篇,想说的是,乱教孩子“挣钱”也是家教的误区。不知您以为然否?

1997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