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节 盘古石(1 / 1)

在我集藏的雅石中,有两块是我最钟爱的。一块已写进我的散文《自然的圣谕》里,另一块,就是本文所写的盘古石。

一天下午,为寻求一种物我两忘的人生境界,我独自来到城南青龙山。

青龙山并不算高,也没有什么人文景观,但山上树木丛生,蓊葱郁勃。游人很少,连提笼架鸟的老人也很少光顾。然而,“空山无人,水流花开”,正是极琴心之妙境。

新鲜的阳光从绿叶间筛落下来,星星点点,斑驳陆离;各色的小花自由自在地开着,不知名的小鸟起起落落,轻盈机智,精灵一般。秋雨刚过,林间的雾霭柔曼地飘着,山泉在不远的地方淙淙地流着,与山林中穿行的清风应和着。此情此景,不禁让人心仪古人“林间煮酒烧红叶,石上题诗扫绿苔”的雅趣来。

选一块光洁的石板,盘足而坐,横一支短笛,信口吹奏,渐渐地心中那点现代人的浮躁便缕缕散去,仿佛置身于超世脱俗的禅境里。

但不久,一种“虚空”向我压来,使我难以呼吸。“万物皆空,所见皆虚”的佛语化作一柄利剑斫我的心,我像一个越狱的囚徒向山外逃去。

匆忙中,脚下一滑,跌进一堆乱石里。低头间,一块扁圆的石头跳入我的眼帘。我拣起墨石端祥着,上面的图案紧紧吸住我的目光:正面一巨人双手擎天,背面则是一帧水墨,下有高山流水,上有明月云霓。好一幅盘古开天劈地的壮丽画卷!

我给这块墨石取名叫“盘古石”。

手捧“盘古石”,我的思绪上溯到太古之时。当时,天帝无形,充塞于宇宙之中。天帝创造了盘古,盘古蜷伏在蛋形的浑沌物体里,他每天长高一丈,把粘连在一起的天地也推高一丈,使轻清者上浮,重浊者下凝。盘古活了十万八千岁,长了657万丈,天也推高了657万丈。盘古独立于天地之间,很孤独,很寂寞。在孤寂中,他开始了对生命意义的思索。思之不得,便问天帝:“我没有性别,没有同伴,在这个没有阴阳、没有冷热的天地里孤独地生长有什么意义?”天帝说:“没有性别,就没有生育;没有阴阳,就没有对立;没有事非,就没有争斗;没有黑白,就没有冷热。所以天地同和,气运恒久。这不是你生命的最高境界吗?”盘古听了天帝的回答,不以为然。于是,他把自己的庞大的身躯全部奉献出来,融人大地。以骨骼为山脉,血液为江海,肌肉为泥土,双目为日月,毛发为森林。从此,一个死寂的世界开始有了生命,变得生机勃勃,万物生荣。

站在青龙山巅,我把目光投入茫茫的宇宙,真切地感受时光的流逝、岁月的沧桑,以及宇宙春秋相序、生死循环、生生不已的博大浩然的生命力。我把目光投入茫茫大地,心鹜八极。我真切地感受到永恒的生命之河在奔涌,一种崇高而不朽的精神在运行。“盘古石”让我热血澎湃,**涌动,让我彻悟到什么才是真正峻极而高远的生命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