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节 龙眸(1 / 1)

梁代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的墙壁上画了四条龙,却不点睛,说点了睛,龙就会飞上天空。有人不信,偏叫他点上。刚点了两条,就雷声大作,震破墙壁,两条龙就直冲云霄而去,只剩下没有点睛的两条龙留在墙壁上。

来到上海浦东,眺望“东方明珠”电视塔,不禁产生了这样的联想:如果说长江是一条中华巨龙,上海就是龙头,这“东方明珠”电视塔就是龙眸了。有了“东方明珠”这一点睛之笔,中华巨龙必定要腾飞。

事实正是这样。

我沿黄浦江西岸缓步而行,从白渡桥一直走到十六铺码头,全长2公里。这就是著名的“外滩”。走一趟外滩,就像翻阅一部百年来的上海史,沧桑巨变,令你心潮起伏,感慨万千。解放前,外滩是美口英法等帝国主义的公共租界区。这儿高楼大厦鳞次栉比。洋人的金融机构掌握着上海乃至中国的经济命脉,它像一双恶魔的手扼住了巨龙的咽喉。中国人在那些不堪回首的岁月里受尽了屈辱。在外滩的东北角有一个小小的外滩公园,门上竟挂着一个“华人与狗不得人内”的招牌。

如今,这块耻辱牌早已被昂首站立起来的中国人踏成了齑粉,代之而起的是巍峨耸立的上海人民英雄纪念塔,与纪念塔遥遥呼应的就是“东方明珠”电视塔。

电视塔耸立在浦江东岸的陆家嘴。塔高468米,它设计新颖美观,设备先进,技术尖端,11个大小不等的钢结构圆球就像龙之明眸放射出熠熠的光彩。外滩上行人如织,黄浦江百舸竟渡。此时此刻,我仿佛听到了震耳的雷鸣,看到巨龙腾飞的矫健身影。心潮如滔滔的江水一浪高过一浪。

站在外滩,倚江栏东望,九年前那儿还曾是遍布旧棚简屋、苇塘阡陌的浦东大地,如今已是摩天大楼林立的开放新区。1990年4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宣布开发浦东,九年来,浦东经济高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平均每年达20%,1998年已达到708亿元,相当于1990年上海全市国内生产总值。浦东已逐渐成为国际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

登上东方明珠电视塔,走进龙眸里,便感到自己是龙的眸子。

(原载2000《玫瑰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