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行的次第(1 / 1)

大半的人都喜欢尝甜头,不喜欢吃苦头。可是,一个人的成就,常常都是从血汗、辛苦、委屈、忍耐、受苦中,点滴积累而成。像读书人要经过“十载寒窗无人问”,才会“一举成名天下知”;科学家经年累月在实验室研究,种种实验、忍受失败,一次又一次重来,等到发明了,甚至得奖了,可以造福人类苍生。一般学技术,至少要三年辛劳才能出师,而宗教家从淡泊中陶冶自己、磨炼自己,也要经过好几年的养成,这些都是一种苦行的精神。苦行的次第有哪些呢?

第一,身体的劳顿

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意思就是先磨炼这个身体,让它劳苦。像在佛教里,拜佛,一拜就是几百拜、几千拜,一坐,就是盘腿几个小时,乃至煮饭扫地,一做就是多少年。身体上的劳顿,可以增加心性的力量。

第二,口腹的饥渴

身体劳顿以外,有时候还要忍受肚子饿,口里渴,没有好的吃、没有好的喝、没有好的穿、没有好的睡,能忍受得了口腹饥渴,可以增加精神毅力与耐力。佛教不执着无谓的苦行,但适度地勤苦、忍耐,也是祛除烦恼、舍离贪着的法门。

第三,逆境的承受

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无论学习、修行,到了一个阶段,常常有一些不顺的境界会来考验,你要能承担、要能承受,承受得了,你就能突破,更上层楼;千万不能灰心丧志,不能怨天尤人,不能退失信心,否则功亏一篑,那就可惜了。

第四,有无的喜舍

喜舍是一件美好的事,可以自利利他,增添人间善美。尤其人的一生里,有把东西布施给人的经验,你更会体会到它的美好。“有”的时候,要能喜舍,“无”的时候,虽然自己都穷困了,更要能喜舍,甚至我的器官,都可以毫不吝惜地喜舍布施,会有不同的境界。

所谓“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苦行是每一个人成功的必经过程,无论是什么人,都应该接受苦行的磨炼。正如松柏必须受得了霜寒,才能长青;寒梅必须经得起冰雪,才能吐露芬芳。如果不经过苦练、不经过苦磨,是不能成功的。

以上四点苦行的次第,可以作为我们自我训练、自我成长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