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的境界(1 / 1)

在台湾,信仰佛教的人很多,甚至于世界上,信仰佛教的人口也慢慢在增加。我们常会听到人家说:哪个人很有修行、哪个人很有境界……所以,信仰佛教最重要的就是修行,要将佛法落实在生活中,才能获得佛法给予的利益。“修行的境界”有四点意见:

第一,念佛要念得与佛同在

佛,不只有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也不只有2500年前在印度菩提树下金刚座上成道的释迦牟尼佛。人人皆有佛性,不管你念的是哪一尊佛,都要期许自己能念到“佛就是我”“我就是佛”的境界,念到与佛同在,则一切烦恼尽皆消除。憨山大师说:“念佛容易信心难,心口不一总是闲;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徒然。”因此,念佛要有信心,念到物我合一,就能与佛心接轨。

第二,拜佛要拜得与佛共存

拜佛,拜什么佛呢?拜本心的佛。拜佛要把自己内在的佛性拜出来,才能升华心灵;拜佛要将佛祖拜到心中,才能与佛交流。礼拜虽是拜在地上,但是人格尊严从此更升华。心中有佛,眼睛所见、耳所听闻都是佛法;心中有佛,行住坐卧都能如佛的庄严威仪。因此,拜佛要将欢喜心、清净心、慈悲心拜出来,才能与佛共存。

第三,布施要施得你我泯灭

人生存在世间上要懂得布施结缘,不但自己有欢喜,还要将欢喜带给别人;不但自己有能力,也要助别人成就。布施的时候,心中不能存着“我是能布施的人”“你是接受布施的人”的想法,如果存着这样的想法,就有我大你小、我好你差的偏见了。所以,布施要施得你我平等,没有你我的分别观念存在,才是施得你我泯灭。

第四,参禅要参得真性现前

参禅修定是佛教的重要修持法门,透过禅定的功夫,可以显发人人本具的真如佛性。不管是打坐,或是搬柴运水、穿衣吃饭都能参禅。参禅若能参得明心见性,就是找到自己、认识自己了。因此,参禅的人要有智慧、要有灵巧,心中要能包容万有,才能参得真性现前。

修行不能只是嘴上说说而已,要付诸实践;有行动,才有因缘与佛心相应,也才有所谓的“修行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