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有了宗教信仰,他的内心就会有力量,他的生命就可以扩大升华。那么,身为一个宗教徒,除基本信仰以外,应该具备怎样的观念和心胸呢?以下有四点建议:
第一,对社会大众要视如亲人
宗教信仰的目的,不只是让自己得到解脱,获得快乐,更进一步能将大众视为一体,爱人如己。假如每个宗教徒都能发挥爱心,将一切众生视如自己的兄弟姊妹,如《四十二章经》里所说的:“老者如母,长者如姊,少者如妹,稚者如子”,社会必定更加和谐,人际必然更加友爱。
第二,对作恶坏人要视如病子
在这个社会上,有好人也有坏人,当然好人占了大多数,但坏人也为数不少,对于这些为非作歹、尽做坏事的人,杀了吗?不能解决问题;不管吗?更不能解决问题。那么应该如何看待?视如病子。就像我们对待生病的孩子,会多付出一份爱心,因为以暴不能止恶,唯有以爱才能化解。所以佛经上说:“以慈止怨,以忍息争。”宗教徒对待社会上的坏人,更要多布施一分爱心,才能感化他们,让他们去恶向善。
第三,对异教门徒要视如朋友
世界上存有各种不同的宗教,当然就有和我不同信仰的异教徒。对于异教徒,我们要以“他不是我的仇敌,而是我的朋友”的心情来相处。好比每个人对文学的喜好不同,有的人喜欢诗歌,有的人喜欢散文,有的人喜欢学术,有的人喜欢童话,虽然有各种差异,但终归喜好文学。同样的,虽有种种不同的信仰,但大家一样都是宗教徒,所以我们要把异教徒看成是朋友,当作是邻居,这个社会才能更美好。
第四,对含灵动物视如自己
宋朝黄山谷曾作一首《戒杀诗》,诗中提到:“我肉众生肉,名殊体不殊,原同一种性,只为别形躯。苦恼从他受,肥甘为我须,莫教阎老断,自揣看何如?”
世间上的众生,虽有种种不同的性相,但爱惜生命、求生惧死的本质都是一样。既然如此,我们就不应该把自己的快乐,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对有生命的含灵动物,也要像对待自己的生命一样,给予爱护,不加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