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心难(1 / 1)

工厂里,要开发新的产品;商场上,要开发新的市场。我们的心,也像工厂一样,需要开发,才能把心里的宝藏挖掘出来。每个人的心里,都有无限的宝藏,也就是我们的佛性,如果不开发,佛性就不能显现出来。所以佛教讲发心,“发”是开发,“心”就是我们的心田。开发我们的心田,是很辛苦、很困难的事。“发心难”有四件事:

第一,学道容易入道难

无论做学问或是信仰宗教,要深入学问的精髓,以及信仰的真实义理,是不容易的。西谚有云:“读书易,思索难。”倘若一个人虽读万卷书、虽拜千万佛,但书中的圣人之道,经中的真理教义,却没有深入地了解,则读书与信仰,都是没有意义的表相罢了。所以,我们学习任何一件事物,都要深入内涵、明解义理,如此才是“入道”,所以学道容易,入道难。

第二,入道容易守道难

“入道”之后,要将所学的理论活用,把所读的义理实践,让日常的言行举止与之相应,生活的点点滴滴奉行不忘,时时刻刻守住所学之道,这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所以,入道容易守道难。

第三,守道容易悟道难

即使能守道,也能日日按时做自己的功课,但是要在生活中以经典之义,善于思维,从中明白佛陀的教法,并且将教法奉行在日常作息之中,从中开悟,这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所以,守道容易悟道难。

第四,悟道容易发心难

有的人悟道了,却选择到深山里闭关,他不管世间之事,也不发心弘扬佛法,更不发心广度众生,维摩诘居士曾批评此类小乘行者为焦芽败种;佛陀也曾呵斥过二乘的弟子为自了汉,所以,悟道之后,要发大乘菩萨的菩提心,是不容易的。

修学佛法,第一个先决条件是要发心,发心才有动力。比方说施舍,发心才肯施舍;要精进,发心才有精进力;持戒,发心才会持戒,不发心什么都难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