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形容我们的心犹如瀑流,念念相续,又如波涛汹涌,上下起伏,实在难以维持一颗平静、平常的心。什么是平常心?是一种心境,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为环境的变化而喜忧;平常心,是一种境界,慧能大师云:“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它超脱物外、超越自我。这里再谈四种平常心:
第一,为善不执是平常心
无论付出、行善,你有了执着,就会有所挂碍;有了执着,就会有所期待。当期待落空,不免失望,甚至反而恼怒不安,内心就无法平静了。
如果能够行善施恩于人,无求回馈,不执于心,体达“三轮体空”,无施者、受者以及无施物的清净平等心,就是平常心。
第二,老死不惧是平常心
生死轮回是宇宙运转的常道,人总难免生病,面临衰老,甚至死亡的来到,能够心无惧怕、意不颠倒、无所挂碍、安然自在,所谓:“死是生的开始,生是死的准备;生也未尝生,死也未尝死。”这就叫平常心。
第三,吃亏不计是平常心
有句话说:“学习吃亏能养德。”有时吃点亏,并不是坏事,你从吃亏中,可以积累人生的经验,从吃亏中,可以学会处世的退让。尤其人与人相处,难免有所不公与亏欠。能够在吃亏时不计较、不比较,这就是平常心。
第四,逆境不烦是平常心
所谓“月无日日圆,人无日日顺”。当我们遇到忤逆的境界,要能看清忧虑,放下忧虑,不随烦恼起舞,泰然处之。好比竞赛的时候,总想战胜对手,其实要战胜对手,要先战胜自己,战胜自己就是不为环境所扰,不为杂念所困,不为顺逆所动,忘掉对手,忘掉胜负,以自然的心态对待,这便是平常心。“人若无求,心自无事;心若无求,人自平安”。其实,“平常心”,就是日常用事中无取、无舍、无骄、无求、无执着的心境。
所谓“最平常事最神奇,说出悬空人不知,好笑纷纷求道者,意中疑是又疑非”。前偈无非揭示平常心即是道,道即在平常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