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曾彩初文集》序(1 / 1)

我与曾彩初老先生交往不多。以前只知道是——一位当了多年省重点中学校长的老教育工作者。后来友人送我一本《曾彩初艺文集》,才知道还是一位科班出身造诣颇深的老书画家。

忧国忧民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优良传统。老先生尤甚。《曾彩初艺文集》中,我最感兴趣的,还是老先生自称“野老荒唐语”的散文。《对在校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决不能等闲视之》、《家庭教育中的疑问号与惊叹号》、《教育战线电要打假》、《做好人,难哟》……,一个中国人的赤子之心,一个教师的拳拳之心,一个共产党员的耿耿之心,在篇篇文章里跳动。到处都在传染浮躁,这里只有真诚。

老先生对社会问题的认识,常有独到的更深层次的见解。谈到大家都痛恨的腐败,老先生说:“腐败问题有它的社会基础。比如当权的搞大腐败,不当权的也搞小腐败,你搞黑色收入,他就来点灰色收入。大家都尽可能去进行那种不合法、不那么光彩的‘利益补偿’,都想从别人口袋里、从公家口袋里掏点原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他今天喊反腐败,是他还无腐败条件,等到明天他能腐败了,他照‘腐’不误。所以,社会基础不清除,腐败也是消灭不了的。”

老先生最痛心的,还是教育界和学术界的腐败。权力换取学位,金钱换取学位,已成众所周知的事实。据说有些知识分子“自愿俗化”,他们悔恨当年的“清高”,惋惜过去的“傻冒”,渴望品尝“堕落的滋味”,“我是俗人”就不该坚守寂寞、清贫,就无所谓理想信念,就该满足七情六欲,就该贪心,该挣钱,该高消费,该搞女人。……这样,这些知识分子为了“堕落”,就必须不断地利用自己掌握的社会职能和文化能量,去创造支持自己“堕落”的文化,让文化提供“堕落”的依据和相应的社会氛围。事实上,知识分子的俗化,正在带动整个国民精神的俗化。老先生认为,人文精神,价值系统,是将一个社会凝结为整体的粘和剂,它赋予个人行为收敛性,从而使社会保持稳定。一旦缺失这样的精神与系统,人们无所遵循,惟以“利”为衡量价值的标准,社会就会失去凝聚力,群起争利,却难以解决争利所引发的社会冲突,势必导致天下大乱!

由此,我明白老先生为什么那么喜欢画竹了。

“常爱凌寒竹,坚贞可喻人”啊!

老先生早年在南京美专高希舜大师门下,就打下书画坚实的根基。然而,他并未用来作为自己成名成家的本钱。他在解放前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是一名老党员。党要他干地下工作,他就提着脑袋拼着性命干地下工作;党要他干教育工作,他就勤勤恳恳尽职尽责干教育工作。双峰一中校长一当就是二十多年。离休后重操画笔,教育工作不过换了一个方式,作诗文书画,依旧勤勤恳恳尽职尽责。是这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与修炼,一步一步走来,一笔一笔写来,没有花架子,只有实功夫,人品,画境,才达到今天的高度。老先生还善画松、梅、荷,皆因爱其气节,品格,寄情寄性,方能得心应手。

老先生却从不驾轻就熟,更不逸笔草草。他画竹,以清、劲、冷、怒为是。清含高格,劲含豪放,冷含清醒,怒含**。这四性是他赋予他笔下竹的新的灵魂。他曾这样题竹:“古人云:怒以写竹。余怒云何?怒以权谋私者,怒弄虚作假者,怒尸位素餐者。苍天在上,育我竹子,深其根,壮其骨,以枝为鞭,以叶为刀,秉天地正气,横扫一切歪风邪气,竹其勖者!”

正气凛然,字字千钧。

这与老先生的“布衣”本色一脉相承。有感于某些人爱赶时髦,攀龙附凤,老先生创作了一幅《三公图》。他画的“三公”,不是三位位列公卿的元老重臣,而是三只普通的大公鸡!他解说道:“禽兽中雄性称公,雌性为婆,早成定规。雄鸡称公,理所当然。况公鸡有五德,尊之为公亦名实相称。而世之位列公卿者,其品其行,岂能尽如鸡哉?……”

掷地有声,耐人寻味。

老先生的心永远贴近普通的劳苦大众。野草,最常见又最不起眼,也无人专门画过。老先生慧眼独具,为野草造像,还作了一首《野草颂》:“野草出身低微,既无**之质,又乏婀娜之姿,然而她却有特别顽强之生命力,不畏摧折践踏,不惧严霜烈日,不怕水旱灾害,见缝而入,随遇而安。余以其精神值得自然界人类社会所有弱势群体好好学习。惜余无史公之才,白石之艺,不能为她品题与鼓吹,草成是图,聊表私衷。”

《三公图》,《野草颂》,都是老先生新近的力作。用散文(实为杂文笔意)题画,是老先生“八旬变法”的一大创举。思想更活跃,视野更开阔,风格更洗练,艺术更深刻。

画艺如此,书道亦然。我中华教育思想精萃,尽收笔底。仍然立足于教育工作。

双峰县原文联主席朱剑宇来信说,老先生的一中学生、香港庄胜集团公司兼北京庄胜房地产公司总裁周建和,不忘春风教,常怀化雨恩,决定独家出资,准备为敬爱而又清贫的老校长在北京举办一个书画展,同时出一本画集,一本文集,嘱我为文集作序。我以为繁荣党的文艺事业,不光要有党的领导,政府部门的投入,也要社会各界的热心参与与支持。我写此文,也算是对曾彩初老先生的尊敬与支持。

预祝老先牛书画展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