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节背后的思想深度——序《针尖上的蔷薇》(1 / 1)

欧阳斌先生的长篇小说《针尖上的蔷薇》摆上我的案头后,首先吸引我的是小说的故事情节。但读完这部作品之后,我又从小说故事情节的背后看到了作者思想上的深度,从而欣然答应了为其作序。

《针尖上的蔷薇》通过作品男主人公刘沙白的叙述,讲述了一个叫钟楚红的女人的一生。这个叫钟楚红的女人出生在一个叫金凤县的偏僻乡村,自幼失去了父亲,生活十分艰辛,但她通过自己的努力,使尽了种种手腕,由怀阳宾馆总经理到怀阳市城建开发公司总经理,终于一步步坐上了怀阳市财政局局长的位子,并做起了副市长的美梦。作品中的男主人公刘沙白与钟楚红有过二十多年的感情纠葛。刘沙白曾经是钟楚红在金风一中复读班时的同班同学,十分同情钟楚红的遭遇:也曾经被钟楚红的**所俘虏,毅然离开了其实自己深爱着的妻子和女儿。可是,随着刘沙白与钟楚红的交往的加深,他也渐渐地发现了钟楚红是个为了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的人,开始寻找能够摆脱钟楚红的办法。在经历过了种种变迁之后,刘沙白终于离开了钟楚红,并走上了状告钟楚红的道路。如果说钟楚红的毁灭是欲望膨胀中的自我毁灭,那么,刘沙白的醒悟则是在意志消沉后的自我挽救。

人有社会性的一面,也有动物性的一面;人的欲望是人的生理本能,也是人的社会需要:欲望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推动人类进化和社会进步的源泉。一个绝对没有欲望的人是不存在的。然而,人的欲望必须有所节制,这样才能确保人作为一个生物个体的健康成长,也才能确保人作为社会中的一员,被社会所认可。人的欲望靠什么来节制呢,从个体来看,就是靠人的良知,靠人的理智,人的道德;从社会的角度来看,就是靠法律、靠纪律、靠制度,钟楚红的最后毁灭正是因为她的欲望是一种恶性的膨胀,超出了一个人的起码良知和道德,超出了一个社会的法律和制度所允许的范畴。这也正应了那句古话:“欲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针尖上的蔷薇》看似在写一个女人的毁灭史,实则是在以小说的形式揭示人们应该如何正确地把握欲望,节制欲望的道理,从而使作品具备了一种思想上的深度。

近年来,湖南作家在官场小说的创作方面收获颇丰。从王跃文的《国画》,到阎真的《沧浪之水》再到肖仁福的官场系列小说,均引起了较大的反响。欧阳斌先生从事过多年的政界工作,又有企业工作经历,更有幸的是曾经在反腐败第一线工作,直接参与过一些反腐败案件的办理,这使他能够更加深切地了解贪欲者的心态历程。《针尖上的蔷薇》在对人物的心理刻画和语言的运用方面也是成功的。

《针尖上的蔷薇》是欧阳斌先生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能够达到这样的水准已是可喜可贺了。我们期待着欧阳斌先生不断努力,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2004年2月于长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