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我对本文作者谢枚琼并不了解,也不曾谋过面,对其人的情况多是从刘前秋先生和周文杰先生处获知的,周文杰是株洲市文联的主席。刘前秋是我娄底的朋友,国税局的一个爱才的领导,作者是他曾任湘潭市国税局局长时的部属。他那份关心爱护年轻人的热情,的确令人感动,扶掖文学青年诚然是我的份内事,但这次为一个生疏的年轻作者作序,在我来说也算破了回例。
我想,谢枚琼这个年轻人,首先应该是个税务干部,是个称职的公务员,然后才是个文学创作者。作为一个税务干部,肩上的担子及所负的责任自然是不少的,这是其所从事工作的性质所决定的,而且,作者还是一个基层税务局的负责人,工作具体且繁杂自不待言。关键的是他保持了一份较好的心态,静下心来读点书,动起笔来写点文章,这与当今不在少数的浮躁奢华的年轻人相比,已属不易了,也正是作者“充实的活着”的精神写照。幸福是人人都向往的事,各人的追求各不相同,而作者在履行好公务员职责的前提下,追求精神上的充实,洗去尘世烦嚣,在孜孜以求的耕耘中不倦寻觅、探索。我相信,于他而言,肯定是一种莫大的实实在在的幸福了。
可以说,我是在谢枚琼的作品中认识他的,由于他对写作坚持不懈的执著,应该说文学功底是不断提高的,由于他对生活的热度和严谨态度,所以他的作品有较浓的生活气息,由于他习惯于用观察的眼光、分析的眼光看待现实,所以他下笔便有理性的成分。作者写的就是自己身边的事,发生在人们周围的事,因感而发,朴素而自然,绝少矫揉造作,故加粉饰。篇幅短少的文章都看得出他托腮静思的模样。如《农民是兄弟吗》揭摆了一个敏感而现实的社会问题,对如此一个“大题目”,作者是从生活中的小角度切入来展开。《抢救道德》、《吃的面子问题》等则是作者关注社会聚焦热点积极思考的体现。《忧郁的猫》借物喻人,有一定“文化味”,写的是猫,说的是社会现象,等等。又如从《朴素的幸福》、《面对生活》、《位置》等篇什里,又可以读出作者善待人生的真诚。值得一提的是,作者的感情细腻,这从他的创作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在《城市的草地》、《邂逅桃花》、《水声里的驿站》等散文中有多处细节的描状。前面说过,谢枚琼首先是一个税务工作者,作为热爱生活的文学青年,首先就应该热爱本职工作,因而他也写了一些反映税务题材的作品,短小的言论,抒情的散文,即是他热爱税务工作与文学创作的很好的例证,如《那个下午无故事》、《税缘·诗缘》等等。
写作是生活的写照。谢枚琼不喜张扬,沉稳敬业,他也用自己的作品说明了这一点。尽管他在写作题材上挖掘还须更深一点,在技巧上还有待更成熟,但“天道酬勤”这句古训对于谢枚琼之类业余作者来说是诚可作为座右铭的。
年轻是一种资源,资源却不能白白浪费,我期待作者写出更精彩的作品,更期待作者写出精彩的人生。
(该书1995年由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