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章第一节说到高士其的科学诗创作时,曾将高士其的科学诗以题材角度分作四类,其中第二类是“自然科学知识”,这类作品主要是从自然与人的关系入手,歌颂了大自然对人类的贡献,告诉人们要在了解自然的基础上,利用与改造自然,让自然为人类造福。像这类作品,在高士其的科学文艺创作中是十分突出的,除科学诗外,还有很多的科学小品,也是以大自然为题材和主题的,而且取材十分广泛,自然万物——不论是山川湖泊、动物植物、宇宙星空,还是人类肉眼不能看见的微生物世界,甚至是抽象无形的时间、空气等,在高士其的笔下都一样栩栩如生,形象鲜明,意境深远。在向读者传达自然科学知识的同时,也传达了一种博大无私的自然之爱,人类之爱,于不经意间成为中国大自然文学创作的先驱。
从题材和主题的角度来分析高士其的大自然文学创作,大致可以分作下列五类:
一、和人关系非常密切的自然环境。如阳光、空气、水等,它们是人类生命存在的几大要素。这类作品有科学诗:《空气》、《春天的歌》、《水和火》、《生命之歌》,科学小品:《生命的起源》、《水的故事(一)(二)》等。
二、和人类生存发展关系密切的物质世界。又有三类:
一是写土壤、森林、矿石和金属等自然资源的,如科学诗:《我们的土壤妈妈》、《土壤——制造植物的工厂》、《石林》、《森林之歌》、《科尔沁草原》、《阿尔山颂》、《湛江行》、《洛阳行》,科学小品:《燃料的家庭》、《冰的化石》、《森林的礼物》、《土壤世界》、《大海给我们的礼物》、《木材先生的贡献》、《自然免疫》、《地下王国漫游记》等。
二是写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世界的,如科学诗:《最大的鸟——鸵鸟》、《蛙》、《蜜蜂之歌》,科学小品:《空气中的居民》、《猪笼草和紫胶虫》、《犀鸟》、《土壤里的小宝宝》、《小人国的轰炸机——蚊子》、《细菌世界探险记》、《蜜蜂的故事》、《土壤里的劳动者》、《小球藻》、《蚯蚓先生和蜜蜂姑娘》、《蛔虫的一生》、《霉菌的贡献》、《微生物小宝宝一些生活情况》等。
三是写太阳、地球、月亮和星星等宇宙世界的,如科学小品:《地球的帐幕》、《太阳的工作》、《太阳系的小客人》、《访问月亮和星星》、《人类访问月球和火星的日子为期不远了》等。
三、威胁着人类生存发展的自然势力,如洪水、地震、火灾、毒虫、病菌等自然灾害等。这类作品有科学诗:《冬天老人的警告》、《传染病的头号战犯》、《小人国的冬季攻势》,科学小品《看不见的敌人——病毒》、《细菌的敌人和细菌的朋友》、《庄稼的朋友和敌人》、《种子为什么霉了》、《不让细菌过春节》、《细菌知识》、《细菌和滤过性病毒》、《灰尘的旅行》、《水的改造》等。
四、人类利用自然求得自身发展的实践与成就。在逐渐认识自然的历史过程中,人类逐渐征服了火力、风力、水力、蒸汽、电和原子能,让自然界为人类造福。这类作品非常多,主要有科学诗:《地下资源的报告》、《石油颂》、《访大庆油田》、《机器工业的汇报》、《发电机的自述》、《动力会议记录》、《交通和邮电的建议》、《第三颗人造地球卫星》、《歌唱原子反应堆》、《火箭颂》、《电姑娘》、《哦!超声波》、《书本的颂歌》,科学小品:《食品的冷藏》、《传染病的故事》、《怎样预防鼠疫》、《和传染病作斗争》、《人类和细菌的搏斗》、《防止伤寒先生的秘密活动》、《无线电的故事》、《炼铁的故事》、《照相机的故事》、《电的眼睛》、《锡的贡献》、《现代的灯》、《太阳能》、《衣料会议》、《人工免疫》、《未来的旅行》等。
五、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以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为内容的作品。如科学诗:《随地吐痰——坏习惯》,科学小品:《森林之宝》、《让自然更好地为人类服务》、《水的清浊》等。在这类作品中,高士其号召人们要科学地认识与开发大自然,保护自然资源,让自然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上述五类以大自然为题材的科普创作的显著特点,首先是它的科学性和知识性。高士其在创作这类作品时,有着明确的读者意识与创作目的,那就是在向读者介绍自然万物的科学知识的同时,提高大众的自然意识,传达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1953年,高士其为少年儿童写了一篇题为《为什么要学习自然知识》的文章,其中的观点可以理解为高士其“为什么要创作大自然科普”的自白,为我们理解高士其的大自然科普创作提供了一把钥匙。高士其写道:
新中国的少年儿童,都应该学习征服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本领,准备做自然的主人。要做自然的主人就要学习自然知识。
人生活在自然界,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他的一切生活,都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人和自然的关系非常密切。光、空气、水、食物、衣服、房屋、家具以及一切日常用品,都靠自然供给,人是不能离开自然而生存的。
自然界就是物质世界,就是太阳、地球、月亮和星星的世界;就是空气、水、土壤、矿石和金属的世界;就是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世界。这些东西,有的离我们很远,有的就在我们的眼前。懂得这些东西的形状、结构,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它们变化发展的过程,就可以使我们懂得怎样去征服它们、利用它们、改造它们,使它们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在自然界里,有各种不同的势力,威胁着人类的生存。洪水、猛兽、地震、火灾、毒虫、病菌都是。学习了自然知识,就能知道怎样去控制它们、战胜自然灾害。
在自然界里,有各种不同的力量,人类可以利用它们来替人类做工。在人和自然斗争的历史中,人逐渐地征服了火力、风力、水力、蒸汽、电和原子能,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学习自然知识,就会使我们得到这些经验,掌握征服自然的力量。
祖国的资源是无穷无尽的,是要靠科学和劳动来开发的。在伟大的建设时代,矿工们从深深的地下,开采煤铁和其他金属。农业劳动者改变动植物的品种,战胜病虫害及干旱。工厂里的工人用电力来转动几千架各种各样的机器。科学工作者在实验室里研究新的理论和技术来促进生产。要完成这些伟大的科学生产建设事业,就需要丰富的自然知识作基础。
在伟大的建设时代,祖国需要大批的科学技术人才。小朋友们,新中国未来的主人们,为了祖国的建设事业,为了人类的幸福,为了更美好的将来,勇敢地、热情地、努力学习自然知识吧!
这段文字集中代表了高士其的自然观,尤其是高士其所表达的“人生活在自然界,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是不能离开自然而生存的”思想,这在那个将自然作为人类的附庸,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还不能正确理解的年代,显得特别可贵。不仅如此,高士其还通过文学的形式来反映他的自然观,自觉地将大自然作为文学创作的审美对象,将大自然作为审美反映的主体,以科学的自然观为指导,通过文学的形式向人们形象地介绍自然,阐释自然,解读人与自然的关系,这在中国现代文学创作中,可以说高士其是开创者之一。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人类在自然中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位置,自然对人类的发展又有什么样的意义,这个看起来十分简单的问题,却千百年来始终处于探索之中。探索有多种方式,文学乃其中之一,而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探索方式,此所谓自然、生死、爱情为文学创作之三大永恒主题。哲学观决定文学观,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同理解,就有不同的关于大自然的文学。人们常说“文学即人学”,那么文学与自然的关系,核心问题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自古以来,文学就有表现大自然的传统,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很多诸如“关关雎鸠”、“呦呦鹿鸣”这样描写大自然的名句。曹操在他的《观沧海》一诗中就因其对自然山水的描写而被认作是后来山水诗的雏形。而自晋至唐宋,文学寄情山水,成为文学的重要一翼,涌现出了陶渊明、孟浩然、王维、柳宗元、欧阳修、苏轼等一大批描写大自然的高手,创造了一个寄情山水的文学时代。像这些以自然为题材的寄情山水、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作品,自然在文学创作中的意义主要还是被当作一种传道移情的工具,自然本身还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审美反映的主体。到了20世纪,随着人类对自然的了解,人道主义的温情、博爱使人们更进一步将审美的触角深入到大自然,出现了一些后来被称之为环保文学或者生态文学的作品。尤其是到了20世纪中期,随着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这一全球性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了抢救珍稀濒危物种的运动,环境保护与生态平衡也被提上人类持续发展的议事日程。于是对人与自然关系才有了新的理解,保护大自然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观念才被人们广泛接受,具有现代意识的大自然文学的兴盛也就水到渠成了。由此可见,现代意义上的大自然文学,首先是以大自然为文学题材的文学,但它又不仅仅是一个题材概念,即写大自然还不是大自然文学的全部,更重要的还要看其怎样写,还要看渗透在其中的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观点。凡是那些体现出对大自然的生命意识、尊重意识、平等意识、关怀意识的作品;那些反映大自然的生存状态、肯定大自然自身存在的价值、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共存共荣的作品……都可以称之为大自然文学。凡是以自然为道具,将自然拟人化,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作品;凡是借自然以逃避社会与人生、渲染个人的悲怨情绪的作品……都不是我们所说的大自然文学。换言之,大自然文学是将大自然当作大自然来写,是要再现大自然生命状态的原始面貌,还要还大自然与人类关系的本来面目,将人与自然放在一个恰当的位置来描写。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高士其以大自然为题材创作的科普作品,表达了科学的自然观,正确揭示了人与自然相互依存、患难与共的关系,可以被看作是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大自然文学创作的第一批成果,为今后中国大自然文学的创作提供了一个较高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