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士其的科学诗创作中,《我们的土壤妈妈》堪称代表作。这首科学诗在1954年全国儿童文学评奖中获得一等奖。在颁奖大会上,当高士其坐着手推车来到会场——北京天桥剧院时,会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主席宋庆龄代表评奖委员会给高士其授奖。高士其在领到奖金的第二天,就请护士把奖金全部送交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托他们转赠给正在蒙受战争之害的朝鲜小朋友。
《我们的土壤妈妈》创作于1950年。那时我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开始了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开始了向大自然进军,改造大自然的劳动。《我们的土壤妈妈》一诗,在当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他教育孩子们要像土壤妈妈一样,不辜负党和人民的希望,做大自然的主人,积极准备参加祖国建设事业,把我国建设得更加美好、更加繁荣。在这篇科学诗里,高士其以拟人的笔调,把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知识普及给孩子们,以饱满的**,惟妙惟肖地刻画了“土壤妈妈”可亲可爱的形象。
我们的土壤妈妈,
是地球工厂的女工。
在大自然的建设计划中,
她担负着
几部门最重要的工作。
她保管着矿物、植物和动物,
还有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
她改造物质,发展生命,
经营着无机和有机
两大世界的巨大工程。
她住在地球表面的第一层,
由几寸到几尺的深度,
都是她的工作区。
她的下面有水道,
水道的下面是牢不可破的地壳。
她是矿物商店的店员。
在她杂色的柜台上,
陈列着各种的小石子和细沙,
都是由暴风雨带来的,
从高山的崖石上冲洗下来的。
她是植物的助产士。
在她温暖的怀抱里,
开放着所有的嫩芽和绿叶,
摇摆着各色的花朵和果实,
根和她紧密地拥抱。
她是动物的保姆。
在她平坦的摇**,
蹦跳着青蛙和老鼠,
游行着蚂蚁和蚯蚓,
蜷伏着蛹和寄生虫。
她是微生物的培养者。
在她黑暗的保温箱里,
微生物迅速地繁殖着;
它们进行着化解蛋白质的工作,
它们进行着制造植物肥料的工作。
我们的土壤妈妈,
像地球的肺。
她会吸进氧气,
她会呼出二氧化碳;
有时还会呼出阿摩尼亚。
她又像地球的胃,
她会消化有机物。
地球上所有的腐物,
几千年人和兽的尸体,
都由她慢慢地侵蚀。
她又像地球的肝。
毒质碰着她就会给分解,
臭味碰着她就会被吮吸,
病菌碰着她就会被淘汰,
使传染病停止了蔓延。
我们的土壤妈妈同水
有深厚的感情!
她有多孔性和渗透性,
她像海绵一样,能够尽量吸收水。
我们的土壤妈妈同太阳
有亲密的友谊!
她能够接受太阳的热;
当黄昏来到的时候,
又把它发散出来。
气候也会影响她的健康。
冰雪的冬天,
把她冻坏了,
快乐的春天,
把她解放了。
在城市,有数不尽的垃圾堆,
都要经过她的改造,
才能变成美好的肥料。
我们的土壤妈妈,
完成了清洁队员未了的工作。
在农村,有数不清的田亩,
滴上农民的血汗,
播种下谷子、小麦和高粱。
我们的土壤妈妈,
从不辜负农民的希望。
改造自然的苏联伟大计划,
把沙漠变成了绿洲,
从荒芜走向繁荣,
我们的土壤妈妈,
更进一步展开她的工作。
1950年2月18日
高士其在诗中没有像一般自然教科书那样来说明土壤的功用,土壤和生物、人类的关系,而是将土壤人格化,通过优美的诗句来传达自然科学知识。开篇总领全诗,将土壤比拟为一位人人都熟悉的“妈妈”,她在自然界中的角色“是地球工厂的女工”,担负着大自然建设计划中“几部门最重要的工作”:对矿物来说,她是一位和谐可亲的商店店员,耐心地经营着各式小石子和细沙;对植物来说,她是一位细心的助产士,守护着各色花草的出生生长;对动物来说,她是一位慈祥的保姆,让各种小生命都活跃蹦跳在自己平坦的摇**。作者这样生动地描绘了她和地球工厂的关系:她像地球的肺,又像是地球的胃,还像地球的肝,日夜辛勤地进行各项艰巨而细微的工作,默默地为人们劳动着,消除了有害的腐物和病菌,滋养了大地,哺育了人类。这样的描绘,就更加深了读者、尤其是少年读者对这位土壤妈妈的感性认识,从而使读者对土壤妈妈产生热爱的情感以及学习她辛勤劳动的愿望。作者还进一步描写了土壤妈妈和水的深厚情感、和太阳的亲密友谊,并担负着培植粮食的重大任务,“不辜负农民的希望”,为人类造福。作者在诗的最后,以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为榜样,非常巧妙地告诉读者,“把沙漠变成了绿洲”,让大地“从荒芜走向繁荣”,还有待于“我们的土壤妈妈,更进一步的工作”,其实,这也是为读者提出了前进的方向。因为在改造大自然的伟大计划中,人类是主宰,这无疑会增强人们作为大自然主人的自豪感与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责任感。读完全诗,读者心里不仅会对土壤妈妈留下深刻的印象:土壤妈妈真是一位好妈妈,是位辛勤劳动的好妈妈,给大地带来了生机,给人类带来了幸福。而且还会明白作为人类的责任:我们应该热爱土壤妈妈,爱护大自然。而蕴涵在诗中的**与诗的优美旋律,即使把它放在抒情诗里,也毫不愧色,可以说《我们的土壤妈妈》已经达到了科学与文艺的和谐结合。阅读这样感情充沛的科学诗,使人自然联想到俄罗斯著名评论家乌申斯基所说过的:“美丽的诗意的形象将会和理论的思想同时生长,智力的发展将会与想象和感情的增长和谐地一起进行;理论的思想会替自己找到诗意的表现,反之,诗意的表现会使这个思想更加巩固。”
在《我们的土壤妈妈》以外,高士其还以土壤为题材,写了不少作品。如科学诗《土壤——制造植物的工厂》(1954)、科学小品《土壤里的小宝宝》(1956)、《土壤世界》(1959)、《土壤里的劳动者》(1961)等。在《土壤——制造植物的工厂》一诗中,高士其以一个科学家的身份,准确而形象地介绍了土壤制造植物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让读者了解了土壤的劳动者——蚯蚓、蚂蚁和“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对于土壤的贡献,讴歌了“辛勤劳动的农民”和土壤学家给予人们许多关于土壤的科学知识,明白了为什么要保护土壤的道理和如何保护土壤的科学方法:
我们要灌溉土地保持水分,
把土地好好地耕种,
让水分和空气流通,
消灭杂草和害虫,
施种细菌肥料,
把豆类植物和稻麦轮栽,
这样一来,
土壤就不会缺乏养料。
在《土壤里的小宝宝》和《土壤里的劳动者》里,高士其形象地将土壤里的劳动者——土壤细菌——腐败菌、固氮菌、根瘤菌、磷菌等,亲切地称之为“小宝宝”,高度评价了它们对于土壤、对于人类的贡献:
土壤是农民的“宝”。地球上一切植物的生命,都依靠它来滋养。
土壤肥,庄稼好;土壤贫瘠,收成就坏。这是农民都知道的。
土壤里有什么呢?土壤是由什么东西组成的呢?
土壤里有黏土、沙粒和腐殖质;土壤的隙缝里,还有空气和水。这些都是植物所需要的养料,土壤就是由它们组成的。
黏土和沙粒是从哪里来的呢?是从高山上的岩石,被太阳晒、风吹、雨打、大水冲刷而来的。
腐殖质是从哪里来的呢?是从动植物的尸体分解而来的。
只有腐殖质,而没有黏土和沙粒,那是垃圾堆,不是土壤;只有黏土和沙粒,而没有腐殖质,那是沙堆,也不是土壤。
在腐殖质里面,含有一些蛋白质和纤维素,它们必须一点一点地分解下来,变成“氨”,再氧化成“硝酸盐”,然后才能为植物的根所吸收。这硝酸盐就是植物最重要的一种食料。
要使土壤里的食料不至于用完,以维持植物的生活,一定要时时补充,时时变换。这变换和补充的职务谁来担任呢?谁能分解土壤里的腐殖质呢?
这就是土壤里的小宝宝的功劳。
土壤里的小宝宝是谁呢?就是鼎鼎大名的细菌呀!
《土壤世界》包括《土壤——绿色植物的工厂》、《土壤是怎样形成的》、《什么决定土壤的性质》、《把死土变成活土——从深翻地谈到土壤的改造》、《土壤的建设者和改造者——肥料》和《土壤里的一群小战士》六大部分,在详尽、系统、全面、辩证地介绍了有关土壤世界的基本知识的同时,传达了十分可贵的劳动观念、创造观念和服务观念,批评了轻视劳动、破坏土壤的错误观念:
有些人认为土壤就是肮脏的泥土,它是死气沉沉的东西,静伏在我们的脚下不动,并且和一切腐败的物质同流合污。这种轻视土壤的思想是和轻视劳动的心情连在一起的,这是对土壤的极大的污蔑。在我们劳动人民的眼光里,土壤是庄稼最好的朋友……要知道,土壤和阳光、空气、水一样都是生命的源泉。“万物土中生”,这是我国的一句老话,苏联作家伊林也曾把土壤叫做“奇异的仓库”。
在高士其心中,土壤不再是没有生命的东西,而是像一个活生生的人那样具有高尚的品德,正在融入到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建设热潮中:“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里,土壤的情绪是非常饱满而乐观的,它们都以忘我的劳动为农业生产服务。”同时,高度称赞那些土壤里的劳动者:“让那些有益的菌种——土壤里的一群小战士,发挥它们最大的效用为农业生产服务吧!”由此也可见,高士其不仅在向少年儿童传授关于土壤的知识,而且也是在向少年儿童宣传“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进行社会主义劳动教育。这也使得高士其的科普创作表现出鲜明的“传道解惑”的特色,在传达科学知识的同时,也传播一种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与人生观,达到了知识性、科学性、思想性与教育性的和谐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