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孩子们需要科学读物(1 / 1)

高士其评传 韩进 2404 字 6个月前

高士其关于科学普及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在重视大众科普的同时,非常重视儿童科学文艺的提倡。他从孩子们的来信中感知孩子们对科学知识的渴望,但当时供给孩子们阅读的科学文艺读物却是非常匮乏,正如高士其所感慨的:“在我们国内,儿童文艺读物好的少,不好的多;儿童科学读物,好的更少,不好的也不多。在书店的书籍海洋中,你能找出几本儿童科学读物呢?”高士其为此还特地到书店和图书馆做调查,结果发现,“除了翻译本不算在内,大约仅有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所出版的《森林的故事》等7本。商务印书馆所出版的《地下宫殿》等8本,以及中国青年出版社所出版的《细菌世界探险记》等7本,共计有20多本。真是少得太可怜了”。高士其详细分析了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并提出自己的意见与建议:

一是我们的科学家对儿童的事业不够关心。“中国科学工作者的人数本来就很少,对于写作感兴趣的尤其少,他们习惯于写实验报告和论文,这些著作和儿童的距离是很远的。他们大多数都热衷于自己的研究工作,没有想到儿童就是他们明天研究工作的接替者,没有想到老科学家是从青年科学家培养起来的,青年科学家又是从少年儿童里培养起来的。科学研究工作是集体事业,儿童是集体事业里面很重要的一部分,我们重视集体事业就应该关心儿童。”

二是科学领导机关对于儿童科学不重视。“在文艺大军里,作家协会已有儿童文学创作组的组织,领导作家们进行儿童文学的创作活动。在科学大军里,我们也希望科学院、中华全国自然专门学会联合会和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能够逐渐成立儿童科学委员会、儿童科学宫和儿童科学站等组织,把儿童逐步引入科学的大门里去。我看儿童科学读物创作应该由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来主持。儿童科学读物也和儿童文艺读物一样,不仅是辅助儿童教育的绝好工具,而且可以教育成年人。专门以工农兵为对象的作品不能完全适用于儿童,但如以儿童为对象的作品,则工农兵往往也喜欢。”

三是作家们对于儿童科学读物的写作不够努力。“我们的作家,不能把儿童科学读物的写作看作不十分重要的事情,这关系着祖国的未来。今天的少年儿童,不就是明天祖国的建设者和保卫者吗?不就是大自然的改造者吗?不就是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劳动英雄吗?”

四是出版家对于儿童科学读物的出版不够注意。“有些出版家对于自然科学教科书的出版是很努力的,但对于儿童科学读物的出版是不够注意的,以至于原来制定的少年科学丛书出版计划不能按期实现,这是因为对于自己的任务认识不足、估计不够而又缺乏信心。”

为迅速改变儿童科学读物奇缺的现状,高士其提出了五点希望:

一是“希望科学家、作家和教师们在他们百忙中抽出一部分时间为孩子们多写些,不是枯燥无味、千篇一律的东西,不是参考书或教科书式的叙述,也不是单纯地从趣味出发,而是对于他们年轻的生活有教育意义和对于他们的科学生产活动具有指导性的通俗科学作品”。

二是“希望出版社能培养一些文学编辑,改写一些适合儿童阅读的文学作品和科学知识文章,因为这一类作品,如果不经过适当的改写,孩子们是很难接受的”。

三是“希望科学家、作家能很好地把科学知识结合儿童的思想情感来描写,生动地把科学技术的发展前途和人类幸福的生活、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联系在一起,像伊林写的那样”。

四是希望自己的病早些治好,能有时间与精力为孩子们写作。他说道:“我过去的努力是不够的,虽然我是被病魔捆缚在椅子上将近二十年,一切动作都需要人帮助,说话也不方便,在这样情形之下,我能写出几本好书呢?我恨不得把病早些医好,为祖国新生的一代做出更多的贡献”。

最后,高士其希望大家齐心合力,共同为儿童科学读物的繁荣做出贡献。“我希望科学界多注意这项事业,我希望科学家们、作家们,能共同努力为儿童写出更多更好的科学通俗读物。出版家们订出儿童科学读物的出版计划,并且大力保证完成。小学教师们、辅导员和少年儿童工作者们,和科学家、作家们多联系,经常把少年儿童的情况报告给他们,以鼓励他们来为儿童写作。”

那么,孩子们需要什么样的科学读物呢?高士其认为,给孩子们的“科学读物必须尽量做到”以下三点:

首先,应该具有高度的思想性。这就是说,在写作科学作品的时候,作者必须有鲜明的政治目的,作者应该以共产主义的精神教育儿童。

其次,应该具有高度的科学性。这就是说,它必须有丰富的科学内容,而且这些内容是根据正确的科学事实和理论的,不容许有丝毫的歪曲。它不是单讲一门科学知识,它要把各种知识综合起来讲;它要和日常生活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它要用正确的历史观点来看一切现象的发生和一切事物的发展。

再次,应该具有高度的文艺性。这就是说,它必须是具有想象力的,而能有感动人的力量。这就需要我们深入了解孩子们的心理特点和思想感情。

此外,还必须熟悉他们的语言。所以用词造句都要简单明了,深入浅出,要写得轻松愉快,生动活泼,才能引起读者的兴趣,给他们以深刻的印象。

在这里,高士其对儿童科学文艺读物提出了思想性、科学性、艺术性以及儿童语言四个方面的要求。这四条要求后来成为衡量我国儿童科学文艺读物的基本标准,受到广泛的采用。如果说,高士其在此解决了儿童科学文艺读物“怎样写”的基本原则,那么,高士其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写什么”的题材要求。他在《孩子们需要科学读物》一文中指出:“孩子们需要什么样的科学读物呢?不是专门讲究趣味的科学珍闻,也不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儿童们玩的科学游戏,新中国的少年儿童需要科学读物,是为了要建设更美好、更幸福的生活。”为此,高士其认为:“孩子们需要知道生产技术的书”,“孩子们需要报道祖国建设的书”,“孩子们喜欢讲解自然现象的书”,“孩子们重视介绍卫生知识的书”。为着让孩子们能够读到更多更好的科学读物,高士其还对科学读物的创作者与出版者寄予厚望,多次呼吁,要加强少年儿童科学读物的创作与出版力量:

这些科学读物的作者在哪里呢?

我的回答是:在工厂里,在矿山里,在农业生产合作社里和国营农场里,在建筑工地上,在实验室里,在图书馆里,在学校里。

儿童科学读物的创作,不是一个人的工作,而是许多工农业劳动模范、工程师、科学家、医务工作者、作家、教师、少年儿童工作者以及报刊编辑们的共同事业。

哪一个方面不努力,儿童科学读物的出版计划就会受到障碍。

我们要求工农业劳动模范们,把自己的生产经验总结起来,为孩子们提供新的生产技术知识的材料。

我们要求工程师们,把祖国建设的美丽图景,展开在孩子们的面前。

我们要求科学家们,把科学知识和实验室的生活,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告诉给孩子们。

我们要求医师和卫生工作者们,把生理卫生知识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讲解给孩子们听。

我们要求作家们,把各种知识综合起来,经过文学的加工,写出有趣的科学故事。

我们要求教师们和少年儿童工作者们,把课堂知识和课外活动结合起来,用形象化的教学方法,来指导和鼓励孩子们学习。

这些都是儿童科学读物的稿源。

那么,“什么样的科学读物,才能为孩子们所欢迎呢?给孩子们看的科学读物,应该是什么样的作品呢”?高士其认为:“给孩子们看的科学读物,应该是简单明了,生动活泼,为孩子们所容易理解,而同时又能具有感动人的力量。它是把科学和文艺结合起来的作品,不是艰深难懂的科学论文;不是千篇一律、枯燥无味的教科书;也不是专门讲究趣味,以供少数有闲阶级的子弟消遣用的书;它不但要求有趣味,而且要求有教育意义。它是以共产主义的精神来教育孩子们的书”;“给孩子们看的科学书,应该把科学和生活密切地联系起来。……需要有丰富的生活知识,也需要有丰富的自然知识。……应该给孩子们讲劳动和斗争的意义。……应该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幻想能力”。在高士其的呼吁下,很多科学家、作家、教师和编辑,纷纷拿起笔来,为少年儿童创作科学读物,很快掀起了科普创作的热潮,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科普作品。高士其看在眼里,喜在心里,情不自禁地为科学文艺的新收获而欢呼,并热情向少年儿童读者推荐《小伞兵和小刺猬》(科学童话选集)、《大鲸牧场》(科学幻想故事集)、《一对好伴侣》(科学相声集)、《野兽医院》(科学故事)、《蛇岛的秘密》(科学探险故事)、《完达山中》(科学游记)等新作品,以及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科学文艺杂志《我们爱科学》和《少年文艺·科学文艺专辑》。与此同时,高士其及时总结科学文艺创作的成功经验,对科学文艺这一新的文体形式做出了科学的论述,将创作经验升华为文学理论,反过来对科学文艺的创作与批评提供指导。高士其认为:

科学文艺是科学和文学的结晶,它从科学里汲取科学性,从文学里汲取文艺性。它的任务是向广大的少年儿童进行科学知识的教育,同时又向他们进行共产主义思想的宣传鼓动。它能扩大少年儿童们的知识领域,充实和巩固他们的课堂学习,帮助他们建立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发扬敢想、敢说、敢干的共产主义风格,树立征服宇宙、战胜自然、建设祖国的雄心壮志,鼓励他们向科学进军,引导他们去攀登科学技术的高峰。

科学文艺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它的题材也是非常广泛的。从宇宙之大到基本粒子之微;从渺小的微生物到庄严的人类;从火到原子反应堆;从石器到自动化工厂;从空气、水、土壤、森林、沙漠到海洋;从自然界的每一种动态到科学技术的创造发明;从基础知识到尖端科学;从工农业生产到群众性的技术革新;从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到未来科学的展望……科学文艺的作者应该不断地扩大他们的题材范围。

好的科学文艺作品,首先要生动活泼,深入浅出,引人入胜;要能激起读者对于科学的兴趣和爱好。这样的作品,不但小读者爱读,就是大读者读了也觉得津津有味。

好的科学文艺作品,要有丰富而正确的科学内容,不容许有错误。错误的内容,影响所及,为害甚大,使读者蒙受损失,这是不能容许的。

好的科学文艺作品,应该是富有教育意义的。它不是单纯地追求趣味,也不是为科学而科学,它和其他文学作品一样,也是为政治服务的,必须把科学宣传和政治宣传紧密地结合起来。

这是对科学文艺作品起码的三个要求。

自1954年高士其担任人民代表开始,到1966年**爆发的十多年间,高士其写下了一系列倡导儿童科学文艺的文章,主要有:《谈谈儿童科学读物的创作问题》(1954)、《孩子们需要什么样的科学读物》(1955)、《把科学与文艺结合起来》(1955)、《孩子们需要科学读物》(1955)、《加强少年儿童科学读物的创作力量》(1956)、《怎样写科学小品》(1957)、《怎样写科学诗》(1958)、《孩子们需要富有思想性的科学文艺作品》(1958)、《让孩子获得丰富的科学知识的滋养》(1962)、《科学文艺的新收获》(1963)、《培养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1964)和《看科学教育影片的好处》(1965)。与此同时,高士其还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为儿童科学文艺的创作与发展鼓与呼。如1961年,中国科协全国工作会议召开,高士其参加会议并发言,开宗明义:“在这里,我想为青少年说几句话,为孩子们说几句话。”他告诫大家,“不论在什么时候,在我们的工作中,在我们的计划中,都应该有青少年的一份,都应该有孩子们的一份”,因为“青少年一代,是人类的春天,是新生力量的源泉,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捍卫者,是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是科学技术队伍的后备军”。为此,高士其在会上向中国科协的工作提出了两点希望:一是指出“科协有责任和共青团、教育部门合作,更广泛地、更深入地把青少年科学技术活动开展起来”;“第二点希望就是:每一个学会都应该动员起来,各就自己的知识领域之内,编写几本给青少年看的通俗科学读物,不要以为这种工作只是文学家的事,只是出版社编辑们的事,它也是我们科学工作者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