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人民代表(1 / 1)

高士其评传 韩进 3124 字 6个月前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它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高士其作为代表出席了大会,从此揭开了高士其政治生活的新篇章。五年后,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于1954年9月15日至28日在北京召开时,高士其又作为全国人大的代表出席了会议。就在大会召开的第二天——9月16日,高士其写下了《我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的感想》:

全国人民所渴望的日子终于来到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了。这是中国人民的一件大喜事。

我真高兴,我也能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这是我最大的光荣。我感到非常兴奋。这只有在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领导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里,我才能获得这种光荣。

今年8月间,我利用一个月的休假时间,在沈阳、鞍山、旅大等地旅行,参观工厂,体验生活,以便更好地为工农兵和青年们、少年们写作通俗科学读物。在参观的过程中,我受到极其深刻的社会主义劳动教育。我也曾和劳动模范张明山、王崇伦、孟泰等人见面,他们的模范事迹和热情深深地鼓舞了我。这次旅行对我来说,收获是很大的。

正在这个时候,我接到由北京转来的我当选为云南省出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通知。我兴奋极了,我的心房禁不住急速地跳动,我是多么幸福啊!只有回忆以往阴暗漆黑的夜晚,才能显得今天的阳光更加明朗美丽。我在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时候,过着十分困苦的生活,贫病交迫,得不到适当的医疗,因而,我的病情逐渐恶化。抗日战争爆发后,我怀着一颗追求真理和光明的心奔赴延安,投身在无产阶级的革命阵营里,我感到了人间的温暖。在1939年1月,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党的教育和无微不至的关怀之下,我逐渐地克服了疾病所给予我的困难,使我接近于瘫痪的身体变为有用。解放后,我虽然不能参加科学研究工作,但是我仍然能打开一条道路:为科学普及工作而努力,为科学事业的繁荣而服务。这是和党的亲切关怀以及同志们的热情分不开的。

现在我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了,我虽然说话不清楚,行动不方便,但我还要克服一切困难为人民服务。并且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贡献出所有的力量。

作为一位人民代表,我衷心地遵守宪法和法律,并且要主动地为宪法、法律和国家的政策的实行而奋斗。

作为一位人民代表,我将自觉地拥护解放台湾的宣言。

作为一位人民代表,我衷心地希望,一切的努力,都应该围绕着社会主义和平建设这个伟大的目标而前进。

全国人民团结起来,高举着毛泽东的旗帜前进!

高士其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克服种种困难,忠实地履行人民代表为人民的神圣职责,坚持到人民群众中去,到生活的最基层去,了解人民群众的生活,关心人民群众的疾苦,为人民群众说话,写人民群众需要的文章。他总是说:“我是人民的代表,就要永远同人民在一起,代表人民的利益,替人民说话!”每逢高士其外出视察,或者参加什么会议受到劝阻时,高士其总是用这句话来回答好心劝阻他的人。1955年,高士其作为人大代表,到福建、广东两省视察,各历时一个多月。1957年2月,他又从北京出发,到昆明等地视察。很难想象,作为一个瘫痪的人,在担任人民代表后的两三年间,除了新疆、青海、西藏、宁夏外,全国大多数省、市、自治区都留下了高士其那手推车的轮迹!而且每到一处,高士其都与那里的人民打成一片,深入到各族人民群众之中,深入到工厂、农村、部队、学校和机关;每到一处,高士其都向那里的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用自己新旧社会的切身感受,歌颂共产党,歌颂毛主席,歌颂新中国,同时向那里的人民群众宣传科学知识,把科学普及工作做到千家万户、车间厂矿、田间地头。作为光荣的人民代表,高士其犹如鱼儿在水中一样,自由自在地生活在人民中间。

人民代表代表人民,人民热爱自己的代表。高士其每到一处,都受到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在浙江绍兴,人们用驰名的绍兴陈酒招待高士其。一位公社社员给他敬献了“女儿红”酒。这酒还是他女儿出生时埋在地下的,直到女儿出嫁时才拿出来。尽管高士其平素滴酒不沾,这回却破例地喝了一小匙。主人笑了,高士其也笑了。在云南昆明,全国人大常委会常务委员卢汉、余心清等人,陪他吃云南的小吃“过桥米线”。在兴安岭,伐木工人见这位瘫痪的人还要冒着严寒跋山涉水来视察,就用人参等特产来款待他。在阿尔泰山工人疗养院,职工们听说高士其来了,就用当地最高的礼节,煮了一头整羊来慰问他。当工人们得知高士其吃东西不方便时,就用刀割下了羊脑和羊尾,让高士其尝一下,有头有尾,象征性地吃了一只整羊。

作为人民的代表,他还利用自己开会的机会,反映人民的利益和愿望,发表意见,提出建议。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时代,也给高士其的科普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使得他的科普创作更有群众基础、生活气息和时代特色,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如他在参观鞍山后,写下了歌颂工人、歌颂劳动的诗篇《这是我们的钢都——鞍山》:

工厂连着工厂

烟囱望着烟囱

浓雾弥漫着天空

钢架高过屋顶

这是我们的钢都——鞍山

像钢铁的大合奏

像机器的交响乐

一片轰隆隆的声响

震动着整个空间

这是我们的钢都——鞍山

高炉吐出铁水

烧红的钢管像火蛇似的

在滚道上翻腾

几千个轮子同时在转动

这是我们的钢都——鞍山

穿着黑色制服的工人

屹立在操作台上

挥动灵活的手臂

指挥着机器的大军前进

这是我们的钢都——鞍山

严肃的劳动紧张的劳动

伟大的劳动不疲倦的劳动

每一分钟都为祖国创造财富

每一动作都给社会主义增加力量

这是我们的钢都——鞍山

高士其几乎每到一处,都要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通过诗歌、科学小品或散文随笔的形式表达出来。譬如,1957年,他到云南视察,深入到我国锡都——个旧锡矿,做了大量的调研笔记,后来创作了科普小品《锡的贡献》,开篇写道:“最近我到云南南部矿区去了一趟,这个地方是有色金属的王国,是锡的诞生地。我参观了锡的全部生产过程——从采矿、选矿到冶矿,感到极大的兴奋。”接着介绍锡矿对于人类的贡献,篇尾意味深长地称赞“锡真是一个无名的英雄啊”!在云南视察期间,高士其又到昆明近郊黑龙潭附近的植物园去参观。黑龙潭植物园是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昆明工作站建立的,新建了一座实验大楼,有许多科学工作者正在忙于做紫胶和樟脑的化验工作。在那个实验室里,高士其见到了紫胶虫的标本,对紫胶虫的生活习性及其对人类的贡献发生了兴趣。在植物园巨大的暖室里,高士其看到了许多异花珍木,其中有一种特殊的“吃虫草”——猪笼草。这种草特别的消化机能以及药用价值让高士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猪笼草和紫胶虫一样,都是亚洲南部的特产,而且以我国的云南一带最多。高士其为此写下了科学小品《猪笼草和紫胶虫》,在介绍这两种特殊植物以后,由衷地赞叹道:云南“这个地方,真是一个极好的生物科学的园地啊”!还是在云南,高士其在云南大学生物系的动物标本室里看到了犀鸟,在认真听取工作人员的介绍后,高士其又将这次参观所得写成了科学小品《犀鸟》,号召人们去“采集、调查和研究”大自然,热爱大自然。高士其一边将那些蕴涵科学知识的题材写成科学小品,普及科学知识,一边又用热情奔放的诗歌表达自己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以及对朝阳般充满活力的新中国的歌颂,写下了诗歌《我到过云南许多地方》(1957年2月4日)、《石林》(1957年2月5日)、《我是一种奇怪的鸟》(1957年2月14日)等。

作为人民代表,高士其对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非常关心,尤其是1955年7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决议》后,高士其更是带头将落实第一个五年计划作为自己的工作重点,利用自己到全国各地视察参观的机会,为完成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献计献策,并以此为题材,于1956年创作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故事”系列诗歌,共7篇:

《地下资源的报告——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故事之一》

共17节150行,写于1956年5月

《钢铁工业的讲演词——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故事之二》

共12节109行,写于1956年6月

《机器工业的汇报——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故事之三》

共17节140行,写于1956年8月

《动力会议记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故事之四》

共21节84行,写于1956年9月

《化学工业和轻工业的发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故事之五》

共9节82行,写于1956年10月

《交通和邮电的建议——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故事之六》

共15节60行,写于1956年11月

《检阅农业的队伍——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故事之七》

共14节56行,写于1956年12月

7首诗歌共105节681行,是我国现代文学中唯一以“第一个五年计划”为题材创作的大型诗歌作品,是中国文学的宝贵财富,即使由一个身体健康的人来完成,也非常难得,更何况是高士其这样一位瘫痪又不能正常说话的人!由他来完成这样一个鸿篇巨著,不仅要有高昂的政治热情与创作**,还要付出更大的心血呀!读他的诗,又怎不叫人感动,让人肃然起敬!而他的诗歌,也同样与新生的中国一样,充满了青春朝气与澎湃的**,歌颂祖国,歌颂人民,传播知识,普及科学,却没有空洞的说教与口号式的呐喊。仅以第一篇《地下资源的报告——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故事之一》为例,就可见一斑。

我是地下资源,

各种矿物和化石都归我保管。

我的存货很多,

工业需要的原料我都有,

如果你们不相信,

请到工厂、矿山或博物馆里去参观。

我非常高兴,

能给你们写这篇报告,

你们愈了解我的情况,

对于祖国建设帮助愈大。

你们不是正在轰轰烈烈地

搞五年计划吗?

那么请让我当一名“开路先锋”。

先谈过去的历史吧!

古代时候,人们找到我,

都是偶然间的事,

农民的锄头和犁常常碰到我的身体。

那时候,

人们对于我的认识非常模糊,

不是过分夸奖,

就是任意污蔑。

夸奖的人说:

“中国遍地是宝。”

但他们并没有去实地调查,

这是没有科学根据的说法,

这种说法在清朝末年很盛行。

国民党反动派统治时代,

人们对我更是漠不关心!

帝国主义分子把我看了又看,

恶意污蔑我:

“中国地大而物不博,

除了有一些煤和很少的铁,

其他的金属和石油都没有。”

从此人们放弃了对我的探讨。

只有一两个热心的地质工作者,

找到了一些矿物和化石标本,

回来鉴定一番,

写篇论文就算完了。

现在不同了,

我们的新国家,

对于我的事业特别重视。

请来了苏联专家,

培养了大批的勘探队员,

这些工业的“尖兵”,

都是我的好朋友。

他们被送到全国各地去探宝。

苏联专家指导他们说:

“我们不能等待命运或机会,

我们不能搜索每一寸土地。

我们在目前就需要许多矿石,

我们必须依照计划去找它们。

只要知道地球变动的历史,

追溯矿石的起源和变化,

就知道什么地方能找到它们,

什么地方值得派勘探队去。”

从柴达木盆地到西藏高原,

从东北到海南岛,

到处响起了勘探队员之歌:

“是那山谷里的风,

吹动了我们的红旗;

是那狂暴的雨,

洗刷了我们的帐篷。

我们有火焰般的热情,

战胜了一切疲劳和寒冷,

背上我们的行装,

攀上层层的山峰。

我们满怀无限的希望,

为祖国寻找丰富的矿藏。”

他们不知道跨过了多少山岭,

越过了多少江河,

有的攀上了悬崖爬上陡壁,

荆棘和野草刺破他们的手脚;

有的抗着烈日的炎威,

在大沙漠上奔走;

有的冒着冰雪,

在零下二十度恶劣的环境里工作……

铁在什么地方?

铜在什么地方?

什么地方有石油?

什么地方可以找到煤?

人们为什么这样迫切地需要知道这些情况?

是为了五年计划的需要,

是为了工业建设的需要。

铁在什么地方呢?

铁矿石很丰富,

全国许多地方都有。

最大的铁矿区呵,

是在辽宁省鞍山、本溪一带。

内蒙古自治区的包头附近,

有个地方,

整个山脉都布满了铁矿苗。

在海南岛,

也有一个铁矿很不错,

能比得上世界上最好的铁矿。

河北龙烟铁矿,

全国人民都知道。

湖北的大冶,四川的重庆,

还有安徽的马鞍山,

也都埋藏着丰富的铁矿。

铜在什么地方呢?

历史上最著名的铜矿呵,

是在云南省的东川,

到现在还有很丰富的藏量。

勘探队在甘肃省发现一个含铜黄铁矿,

从前这里开采过黄金和白银,

现在知道它还是个很丰富的铜矿。

什么地方有石油呢?

石油的产区呵,

在陕西的延长和甘肃的玉门。

青海的柴达木盆地,

新疆、四川盆地,

也发现有很多油苗。

在东北、陕西、山西和新疆,

埋藏着大量的油页岩,

这是一种奇怪的石头,

点着火可以燃烧,

用它可以提炼石油。

根据初步估计,

我国的石油储藏量,

十分丰富,

比著名的世界产油国家伊朗还要多。

真凭实据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恶意宣传。

什么地方可以找到煤呢?

我国各地都有煤,

存量多少不一样,

北方的煤田比南方的煤田大,

藏量也较多,

山西省藏煤最多,

全国算它第一。

抚顺是我国最大的煤矿,

煤层厚,产煤多,

在世界上也是少见。

其他如阜新、开滦、大同、淮南煤矿规模也都很大。

还有其他金属和非金属,

我国也都应有尽有,

但是它们呵!我还没有谈到。

在这篇简单的报告里,

不能一一都举出来!

看呵!

这是祖国的地图,

将近一千万平方公里的锦绣河山,

有许多地方,

勘探队的足迹还没有走到。

有许多地方,

都等待着你们去开发。

祖国多么需要工业原料呵!

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少年朋友们!

你们应当加紧地向科学进军,

做一个勇敢的勘探队员。

高士其在向人们介绍了伟大祖国所拥有的丰富的“地下资源”后,笔锋一转,向“少年朋友们”发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在高士其看来,完成新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不仅是大人们的事,也是广大少年朋友的事,而且由于少年儿童代表民族未来与国家希望的特殊地位,让少年儿童投入到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来,就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高士其特地写了一首诗——《小朋友的小五年计划》,号召小朋友也要有配

合国家五年计划的“小五年计划”:

第一个五年计划,

不完全是大人的事,

小朋友也可以参加,

小朋友也有自己的小五年计划。

小水滴汇成

长江大河;

小树苗长成

大树丛林;

千万双柔软的小手,

也是建设祖国的伟大力量。

小朋友努力干吧,

在不妨碍学习和身体的时候,

多做些公益的事情,

为完成小五年计划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