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伯吹先生离我们远去了,巨大的悲痛袭击着每一位熟识他的人。人们在痛失一位良师益友、一位园丁、一位“泰斗”的同时,用各自的方式,表达着对仙逝者的深深怀念。少年儿童出版社在1998年出版的第1期《巨人》杂志的《卷首语》中写道:
当你们打开本期刊物、即将阅读的时候,请和我们一道起立,向我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奠基人之一、杰出的儿童文学作家陈伯吹先生致以崇高的敬意和深深的悼念!陈伯吹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已于去年11月6日与世长辞,享年92岁。陈伯吹先生投身儿童文学事业七十多年,创作和翻译了许许多多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编辑出版了许多儿童文学刊物和图书,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他一生谦虚谨慎,平易近人,生活俭朴;晚年,还倾其积蓄数万元,设立“陈伯吹儿童文学奖”,以褒奖儿童文学事业的后来者。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每一个从童年走过来的人,都是他的学生,都得益于他开创的事业。让我们一起,向我们卓越的老师和先行者表达我们永久的敬仰与怀念!
该刊还在封二做了一条通栏黑底白字标题:“深切怀念陈伯吹先生”,并配发了介绍文字及三幅陈伯吹照片。少儿社出版的理论刊物《儿童文学研究》也在1998年第1期的封三,刊发了陈伯吹的4幅照片,及“深切怀念陈伯吹先生”的文字。
1998年11月6日是陈伯吹先生逝世一周年的日子,为纪念这位为我国儿童文学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著名作家,上海市宝山区罗店镇人民政府、上海市作家协会和少年儿童出版社于10月29日在陈伯吹先生的故乡——上海市宝山区罗店镇隆重举行了“陈伯吹逝世一周年纪念活动”。人们怀着沉痛的心情,向陈伯吹先生的墓地献花。活动期间,《陈伯吹文集》第4卷(理论卷)举行了首发式。陈伯吹之子、北京大学校长陈佳洱先生向“陈伯吹少儿文学馆”捐赠了陈伯吹的遗物和手稿。少年儿童出版社还举行了向“陈伯吹少儿文学馆”捐赠图书仪式。罗店镇人民政府为答谢少年儿童出版社,赠送了“精华复耕,硕果累累”的锦旗。作家任大星、汪习麟、郑开慧等在追思会上发言。部分发言和照片还被刊发在《儿童文学研究》第4期上。正如郑开慧在《缅怀伯吹先生》一文所说的:
陈伯吹先生离开我们一年了。但是他那高尚的人品和文品,他那一颗对于儿童文学事业的赤子之心,将永远地激励着我们这些后来者。……伯吹先生写过一篇童话:《骆驼寻宝记》。读过这篇童话的人都说故事中的骆驼就是伯吹先生自己。儿童文学事业正是需要这样一种脚踏实地、坚忍不拔、不辞辛苦、一步一步向前探宝寻宝的骆驼精神。数十年来,正是在伯吹先生的骆驼精神的带领与感召之下,上海的儿童文学创作一直支撑着中国儿童文学的半爿天,中国儿童文学走过了从幼稚到逐步发展繁荣的可喜历程。今天,当我们大家缅怀伯吹先生,追思先生对中国儿童文学事业的特殊贡献时,我想,我们这些追随先生的后来者们,惟有继续发扬伯吹先生的这种骆驼精神,中国的儿童文学才有希望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陈伯吹生平及主要著译年表(1906—1997)
1906年(1岁)
8月13日,农历丙午年六月二十四日,生于江苏省宝山县罗店镇庙后街,小名“雷宝”,学名“陈汝壎”。父陈文乔,母张秀珍。
1913年(8岁)
在罗店镇入私塾读书,塾师是一位姓沈的秀才。
1916年(11岁)
进罗店镇宝山县县立第二高等小学读书。
1919年(14岁)
夏天,从县立第二高等小学毕业。李墨浓校长为之取号为“陈伯吹”。
1920年(15岁)
春天,入宝山县甲种师范讲习所读书,两年后毕业。
1922年(17岁)
任宝山县杨行乡朱家宅第六国民小学教师。
1923年(18岁)
利用暑假空闲,开始创作中篇小说《模范同学》。
1925年(20岁)
春节后,调任宝山县县立第一小学初级部主任。
1926年(21岁)
春节,开始向《妇女杂志》投稿,写有诗歌、散文、小说、论文等;之后,又开始向《儿童世界》、《小朋友》、《学生杂志》投稿。
1927年(22岁)
3月,小说《模范同学》易名为《学校生活记》,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7月,在《妇女杂志》第13卷第7号发表散文《消夏琐记》,后编入《南京初中国文》第3册。
12月,在《宝山旬刊》发表散文《两个蹈海者》。
1929年(24岁)
2月,由宝山县前往上海,任上海幼稚师范学校教师,同时在上海大夏大学高等师范科读书。
4月,小说《畸形的爱》,由芳草书店出版。1934年10月由北新书局再版时,书名改作《永久的情书》。
1930年(25岁)
1月,长篇叙事诗《誓言》,由芳草书店出版。
7月,《小朋友诗歌》、《小朋友谣曲》、翻译童话《小山上的风波》,由北新书局出版。
8月,《小朋友故事》(上、下)《小朋友通讯》(书信),由北新书局出版。
10月,《小朋友戏剧(上、下)》,由北新书局出版。
11月,《小朋友的朋友》(故事),由北新书局出版。
12月,出任北新书局《小学生》半月刊主编。
1931年(26岁)
1月,《小朋友童话》(中册),由北新书局出版;春节前,由大夏大学毕业。
2月,《小朋友小说》(上册)、《小朋友会话》(故事),由北新书局出版。
11月,《小朋友卫生》(故事),由北新书局出版。
1932年(27岁)
1月,诗歌集《卫生十戒歌》(陈啸空谱曲),由儿童书局出版。
10月,理论著作《儿童故事研究》,由北新书局出版。
是年,在《现代儿童》第2卷第6期发表《请你歌唱革命》。1933年(28岁)
1月,长篇童话《阿丽思小姐》,由北新书局出版。
4月2日,在上海圣约翰大学礼堂与吴鸿志举行婚礼。
5月,在《现代》第3卷第1期发表散文《马路英雄》。
6月,在《现代》第3卷第2期发表《劳莱与哈代的新喜剧》。
6月,中篇小说《华家的儿子》,由北新书局出版。
9月,在《现代》第3卷第5期发表《关店大拍卖》。
10月,中篇小说《火线上的孩子们》,由少年书局出版。
1934年(29岁)
1月,出任儿童书局编辑部主任。
4月,中篇童话《波罗乔少爷》,由北新书局出版。
10月1日,喜得一子,取名佳洱。
10月,理论著作《儿童文学研究》,由北新书局出版。
是年,《儿童新诗歌》(1~20册),由儿童书局陆续分册出版。
1935年(30岁)
长篇叙事诗《伟人孙中山》,由儿童书局出版。
1936年(31岁)
早春的一个下午,在上海北四川路内山书店见到鲁迅先生;20年后,写有《回忆与策励》一文。
2月,童话诗《牧童》(陈啸空谱曲),由开明书店出版。
9月,报告文学《生路与死路》,发表于茅盾主编的《中国的一日》(由生活书店出版)。
1937年(32岁)
7月初,赴北平参加中国教育会与中华儿童教育社联合年会,恰遇卢沟桥事变,会后绕道太原、石家庄、汉口,而后回到上海。
8月13日,淞沪抗战爆发,儿童书局因战歇业,于是“留职停薪”在家。
8月22日,在《立报》的《言林》副刊发表《新流亡图》。
9月,开始向《立报》投递杂文随笔;之后,又向《译报》、《文汇报》和《华美晚报》投稿,文章记载了日本帝国主义者侵占上海时的种种暴行。
1938年(33岁)
1月28日,在《文汇报》发表《纪念伟大的今天》。
2月,由陈鹤琴介绍,到华东联合中学任校长室秘书兼高中部国文教员。
1939年(34岁)
1月22日至26日,在《文汇报》连载《一年来的儿童生活》。
1940年(35岁)
1月12日,在《文汇报》副刊《浅草》发表《鸟瞰》。
2月,应考而入上海育才公学,任高中三年级国文教员;同时,入上海大夏大学教育学院读书。
7月,在《小说月报》第13期发表《乡心》。
1941年(36岁)
1月,翻译小说《象童》,由山城书店出版。
6月,翻译童话《一文奇怪的钱》,由山城书店出版。
12月,由大夏大学教育学院毕业,获教育学士学位。
1942年(37岁)
10月,离开上海,由杭州、金华、衢州而至于都;到赣州后,应友人邀请,为《国民日报》编副刊。
1943年(38岁)
2月,离赣州,经湖南、广西、贵阳,直赴重庆。
3月,抵北碚,任国立编译馆副编审,负责编辑小学语文教科书。
5月,翻译童话诗《渔夫与金鱼的故事》,由中华书局出版。
1944年(39岁)
4月,杂文随笔集《魔鬼吞下了炸弹——上海》,由桂林北新书局出版。
7月,翻译小说《一家人都飞了》,由中华书局出版。
8月,在《新中华》(复刊)第2卷第8期发表论文《梦与儿童文学》。
10月,出任中华书局编审,筹备《小朋友》复刊事宜。
11月,翻译童话《兰花国》、《三儿奇遇记》、《空屋子》,由中华书局出版。
12月,翻译童话《出卖心的人》,由中华书局出版。
1945年(40岁)
4月1日,抗战爆发后被迫停刊的《小朋友》复刊,任主编。这一时期,尚在复旦大学任兼职教授,开讲“期刊研究”课。
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投降。
12月初,经过一个多月的水路、陆路行程,终于回到上海家中。
1946年(41岁)
1月,回到上海后所编《小朋友》与读者见面。
1至2月,在《新书报》连载散文《赣城散记》。
2月19日,在《正言报》发表《金城楼上》。
4月4日,在《文汇报》副刊《文综》发表《千人大合唱》;在《泥土》发表《新小儿语》。
5月,与教育家李楚材共同发起组织“上海儿童文学工作者联谊会”。
是年,在第10期《青年界》发表《苦难与无畏》。
是年,翻译童话《百万只猫》,由金屋书店出版。
1947年(42岁)
4月,受《大公报》负责人王芸生之邀,为该报主编每周一期的儿童副刊。6日,在《大公报》发表论文《陈旧的“旧瓶装新酒”》。
5月3日,儿童副刊《现代儿童》与读者见面。
9月,在《教育杂志》发表论文《儿童读物的编著与供应》。
12月12日,在《大公报》发表《从节约到饥饿》。
是年,翻译童话《空房子》,由中华书局出版;《一只没有袋的袋鼠》,由金屋书店出版。
1948年(43岁)
4月,在《大公报》发表论文《儿童读物的检讨与展望》。
6月4日,为“上海儿童文学工作者联谊会”起草《反美扶日宣言》,后经会员30多人签名,发表于28日《大公报》。
是年,翻译童话《绿野仙踪》,由中华书局出版。
1949年(44岁)
2月,翻译童话《兽医历险记》,由中华书局出版。
5月15日,在《中华教育界》发表论文《教育的意义必须强调》。
5月27日,上海解放。29日,《大公报》发表陈伯吹为“上海儿童文学工作者联谊会”起草的《为庆祝上海解放胜利和宣示今后工作方向》。
6月5日下午,在陈毅市长召开的上海市文化界茶话会上,陈伯吹就儿童文学问题作了发言。
7月,出席在北京举行的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
1950年(45岁)
2月,应聘为上海圣约翰大学教育系兼职教授。
5月,翻译童话诗《小金鸡》、《牧师和长工巴尔达》、《沙皇萨尔丹》,由中华书局出版。
1951年(46岁)
8月,华东师范大学成立,受聘为中文系教授。
1952年(47岁)
9月,加入中华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
12月,少年儿童出版社成立,被任命为副社长。
是年,经陈望道、孙大雨介绍,加入中国民主同盟。
1953年(48岁)
3月,翻译童话《改过的小老鼠》,由中华书局出版。
4月,科普小说《坐火车》,由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翻译童话《象伯伯的戏剧》,由中华书局出版。
4月9日,在《文汇报》发表《看画廊去》。
4月21日,在《文汇报》发表《谈童话与小学语文教学》。
春天,华东作家协会成立,被选为理事。
1954年(49岁)
7月8日,在《文汇报》发表《木偶戏与儿童》。
9月,奉调赴北京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编辑中小学教科书。
10月,翻译小说《小夏蒂》,由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
1955年(50岁)
2月,在北京师范大学任兼职教授。
是年,在《新观察》第11期发表《儿童文学梦游记》;在《新华月报》发表论文《关于儿童文学的现状和进展》。
是年,在《人民文学》第12期发表童话《一只想飞的猫》。
1956年(51岁)
2月,翻译小说《吉诃德先生的冒险故事》,由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
3月,童话《一只想飞的猫》,由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
6月,在《文艺月报》(6月号)发表论文《谈儿童文学创作上的几个问题》。
9月,理论集《儿童文学简论》,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内收论文5篇。
10月,小说《毛主席派人来了》,由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
11月,翻译童话《野东西》,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
是年,在《文艺报》第3期发表《要懂得孩子们的心灵》;在《文艺报》第4期发表《试谈童话》;在《文艺报》第5、6期发表《在中国作家协会第二次理事会会议(扩大会议)上的发言》;在《戏剧报》第6期发表《谈儿童戏剧》;在《辅导员》第6期发表《谈金斯莱的〈水孩子〉》;在《文艺报》第9期发表《从两本儿童文学选集说起》;在《作品》第12期发表《从“慧眼”谈童话特征与创作》;在《文艺报》第12期发表《回顾与前瞻》。
1957年(52岁)
4月,童话《一个秘密》,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
5月31日,在《文汇报》发表《关于“儿童文学”二三事》。
6月,成为中国作家协会专业作家。
6月2日,在《人民日报》发表小说《三门峡工地上两少年》。
8月,理论集《作家与儿童文学》,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
10月,理论集《漫谈儿童电影、戏剧与教育》,由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
10月,《儿童文学简论》增订版,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内收论文11篇。
11月18日,在《人民日报》发表《苏联儿童文学的党性和人民性》。
11月,童话《小火车头》,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是年,在《长江文艺》第6期发表《儿童世界素描》;在《北京文艺》第6期发表《孩子们速写》;在《处女地》第1期发表《谈儿童文学作品 谈写人物和用语言》;在《剧本》第6期发表《试谈“儿童戏剧”》;在《新港》第11期发表《向先进的苏联儿童文学学习》;在《北京文艺》第11期发表《苏联儿童文学作品中的阶级教育》。此外,在《延河》第8期发表《小珍看蛟去》;在《长江文艺》第1期发表《风孩子的故事》;在《作品》第1期发表《孩子们和落潮先生》;在《北京文艺》第6期发表《一幕若有其事的喜剧》。
1958年(53岁)
1月6日,在《大公报》发表《怎样看待童话中的幻想》。
1月,童话《哈巴狗与红天鹅》,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
5月,参加十三陵水库工地义务劳动。
7月,理论集《在学习苏联儿童文学的道路上》,由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
9月,科学童话《11个奇怪的人》,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12月,散文集《从山冈跑下来的孩子》,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是年,在《儿童文学研究》第2期发表《谈儿童文学工作中的几个问题》;在《作品》第3期发表《从苏联儿童作品看怎样写学校小说》;在《诗刊》5月号发表《谈写儿童诗》;在《延河》第6期发表《漫谈“外国儿童文学在中国”》。
1959年(54岁)
4月,理论集《儿童文学简论》再度增订为21篇,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6月,报告文学《虎满堂怒打金钱豹》,由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
8月,童话集《幻想张着彩色的翅膀》,由东风文艺出版社出版。
11月5日,在《解放日报》发表《十年收佳果——读“儿童文学选”》。
11月,小说《中国铁木儿》,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12月,散文集《三门峡工地上两少年》,由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
是年,在《儿童文学研究》第2期发表《格林兄弟和他们的童话》;在《语文教学》第10期发表《儿童文学在成长前进中》;在《中国妇女》第11期发表《帮助儿童选择读物》。
1960年(55岁)
春天,前往上海,在漕河泾深入生活。
6月,文学观点突然受到批判,被指为“资产阶级的文艺思想”,并与资产阶级的“童心论”画上等号。
11月,出任少年儿童出版社副社长。
是年,在《文艺报》第4期发表《从童话创作看美术影片》。1961年(56岁)
6月29日,在《文汇报》发表《试谈“新童话”》。
6月,儿童生活故事《小哥儿俩》发表于《文汇报》;《学赶帮的故事》发表于《火花》第6期。
7月18日,在《文汇报》发表《谈童话创作的继承与创新》。
12月,儿童生活故事《孩子们》发表于《四川文学》第12期;《青年战士和小八路》发表于《人民文学》第12期;论文《谈童话创作的艺术手法——拟人法》发表于《儿童文学研究》第12期。
1962年(57岁)
5月,被选为第3届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理事、书记处书记。
6月,诗歌集《礼花》,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
是年,被推举为上海市政协委员。先后在《四川文学》、《文汇报》、《新港》、《山花》、《少年文艺》等报刊上发表散文及儿童生活故事。
1963年(58岁)
在上海郊区农村深入生活,并适当参加生产劳动,工余写作散文。
1964年(59岁)
在上海市郊区农村深入生活。
1966年(60岁)
6月,“文革”开始,遭到非人迫害。
8月31日,被造反派抄家,全部藏书及有价值的资料均被抄走。
1971年(66岁)
3月,被宣布“解放”,安排到上海译文出版社资料室整理图书卡片。
1976年(71岁)
6月,任少年儿童出版社副社长、编审。
11月20日,在《解放日报》发表散文《米泔水》。
1977年(72岁)
6月18日,在《光明日报》发表《在儿童文学战线上拨乱反正》。
12月4日,在《文汇报》发表《访高士其》。
1978年(73岁)
6月4日,在《解放日报》发表《再访高士其》。
6月13日,在《文汇报》发表《题材问题的管见》。
9月,出席并主持由中国作协上海分会、少年儿童出版社联合举办的儿童文学创作辅导讲座。
10月,赴江西庐山出席由文化部、团中央、国家出版局等单位联合召开的“全国少年儿童读物出版工作座谈会”,并在开幕式上作题为《庐山在秋天里的春天》发言。
是年,在《少年文艺》6月号发表《空手而归与满载而归(儿童文学笔谈)》;在《诗刊》6月号发表《儿童诗与形象思维》。
1979年(74岁)
9月,小说集《一场比赛》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小说集《飞虎队与野猪林》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11月,出席第四次全国文代会,并在中国作协第三次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国作协理事。
12月,出席在上海举行的“全国儿童中、长篇小说作者座谈会”。
是年,在《儿童文学研究》第1期发表《论动物故事》。在《人民文学》第4期发表《儿童的诗篇》。
1980年(75岁)
2月,写成回忆录《蹩脚的“自画像”》,后收入《我和儿童文学》,由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
5月,由于“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为建立和发展我国的少年儿童文艺做出了重要贡献”,被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委员会授予“荣誉奖”。
6月1日,在《贵阳日报》发表《“童心”颂》。
是年,在《读书》第3期发表《寓言漫笔》;在《儿童文学研究》第3期发表《论“童心论”》。
1981年(76岁)
1月,大型儿童文学丛刊《巨人》创刊,与包蕾、贺宜同志任主编。
2月,用稿费5.5万元,捐作儿童文学奖基金,由中国作协上海分会、上海市出版工作者协会等单位联合设立“儿童文学园丁奖”,后更名为“陈伯吹儿童文学奖”,每年评奖一次。
10月,出席国家出版局在山东泰安市召开的“第二次少年儿童读物出版工作会议”,并在会上作了发言。
10月28日,在《人民日报》发表《鲁迅与儿童文学》。
是年,在《楚风》第2期发表《从民间文学到儿童文学是阳光大道》;在《中小学语文教学》发表《谈儿童诗》;在《语文教学通讯》发表《马克·吐温和儿童文学》;在《青海湖》第6期发表《列·托尔斯泰和儿童的文学与教育》。
1982年(77岁)
3月,中篇童话《骆驼寻宝记》,发表于《十月》第3期。
4月1日,在《中国少儿文艺报》发表《创作与评论的浅见》。
4月,理论集《儿童文学简论》再度增订为22篇,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6月,童话《安琪儿夜游记》,刊于《少年文艺》第6期。
11月,散文集《摘颗星星下来》,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是年,在《百花洲》第1期发表《马克·吐温外传》;在《儿童文学研究》第2期发表《童话漫谈》;在《未来》第3辑发表《简论儿童文学特点》;在《文艺报》第9期发表《琐谈孙幼军的童话》;在《新闻研究资料》第11辑发表《我和中华书店及小朋友》。
1983年(78岁)
1月,小说集《直上三千八百坎》,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3月30日,在《新民晚报》发表《三访高士其》。
5月18日,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与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联合举行“陈伯吹从事儿童文学创作60周年庆祝会”。
9月27日,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12月,童话《骆驼寻宝记》,由北京出版社出版。
是年,在《语文学习》第6期发表《我的创作经历》;在《儿童文学研究》第14辑发表《巴利和他的童话及童话剧〈潘彼德〉》。
1984年(79岁)
5月10日,赴京参加第5届全国政协第2次会议;28日,去香港参加“上海书展”。序文集《他山漫步》,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6月,参加16日至29日文化部在河北石家庄市举行的“全国儿童文学理论座谈会”。
8月,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理事、副主席。
12月,赴京参加中国作家协会第4次会员代表大会,当选为理事。
是年,在《中国比较文学》第1期发表《我和外国儿童文学》;在《儿童文学研究》第15辑发表《浅谈〈木偶奇遇记〉与〈金钥匙〉》;在《儿童文学研究》第16辑发表《小夏蒂》。
1985年(80岁)
5月,应邀去无锡参加“太湖之春艺术节”。
6月,获第1届“中国福利会妇幼事业樟树奖”。
7月,赴昆明参加“全国儿童文学理论研究规划会议”。
11月,赴贵阳花溪参加少年儿童出版社与贵州人民出版社联合召开的“全国儿童文学创作座谈会”。
是年,《陈伯吹作品选》由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
1986年(81岁)
2月,赴印度新德里出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办的“教育与文学”会议,作了题为《儿童读物与儿童文学》的发言。
5月,赴烟台出席由文化部、中国作家协会联合召开的“全国儿童文学创作会议”。
8月,赴日本东京出席第20届国际儿童会议,作了题为《你为儿童作什么?》的发言;应《朝日新闻》之请,作《我和儿童文学》的广播演讲。
12月,童话集《童话城的节目》,由新蕾出版社出版。
是年,《陈伯吹童话》,由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
1987年(82岁)
4月,出席在北京中国儿童少年活动中心举行的“《小朋友》创刊65周年茶话会”,并在会议上发言。
8月,出席由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与安徽儿童文学创作委员会在安徽歙县召开的“沪皖儿童文学年会”。
10月,出席由中国作家协会在烟台举行的“儿童文学新趋势研讨会”。
是年,荣获全国妇联、文化部等颁发的“儿童文学荣誉奖”。
1989年(84岁)
3月13日,出席与任大霖等发起的“中日儿童文学交流上海中心”成立大会。
是月,被选为第5届中国作协上海分会理事、顾问。
4月,以“上海儿童文学代表团”团长的身份,赴香港参加“第2届儿童文学研讨会”。
6月,《陈伯吹文集》第1卷——童话卷,由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内收童话36篇。
7月,出席由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和河南海燕出版社在浙江莫干山联合举办的“儿童小说研讨会”。
8月7日,在上海师范大学会见台湾儿童文学作家林焕彰等一行7人。
12月,会见由日中儿童文学交流中心会长前川康男为团长的日本儿童文学代表团。
1990年(85岁)
1月,序文集《火树银花》,由甘肃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
7月,去浙江南浔参加由《少年儿童故事报》“未来作家专栏”童话获奖小作者组成的“童话夏令营”。
11月,出席由少年儿童出版社与中日儿童文学交流上海中心联合主办的“九〇上海儿童文学研讨会”。
是年,任中日儿童文学、美术交流上海中心会长。
1991年(86岁)
获国务院颁发的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特殊津贴证书。
1992年(87岁)
6月,《陈伯吹文集》第2卷——小说卷,由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内收小说29篇。
1993年(88岁)
3月,所译《普希金童话》,由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
5月,出席第2届“中日儿童文学研讨会”。
12月17日,上海作家协会、少年儿童出版社、《少年报》社、《儿童时代》社联合举办“陈伯吹儿童文学创作生涯70年研讨会”。
1995年(90岁)
8月13日,少年儿童出版社隆重举行“陈伯吹90华诞祝寿会”。
1996年(91岁)
4月,序文集《苍松翠柏》,由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
10月,《陈伯吹童话》由重庆出版社列入“中华童话名家精品文库”出版。
12月,当选为第5届中国作家协会顾问。
1997年(92岁)
3月,当选为第6届上海作家协会顾问。
8月,《陈伯吹作品精选》由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
8月7日,在《人民日报》发表《造福于亿万儿童》。
11月,《陈伯吹文集》第3卷——散文诗歌卷,由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内收散文147篇,诗歌76首;散文集《泪洒江南雨》,自费印行,内收散文86篇。(1998年10月,《陈伯吹文集》第4卷——理论卷,由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
11月6日,上午8时30分逝世于上海华东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