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6月14日,陈伯吹获得中国福利会授予荣誉很高的“樟树奖”时,欣然命笔,写下了《香樟颂》:
香 樟 颂——为“樟树奖”作
香樟啊,您亭亭玉立,
一树蓬勃的生气,枝叶间洋溢朝气。
香樟啊,您那带黄淡绿色的花儿,
散发沁人肺腑的芬芳气息。
香樟啊,您这样的清丽、秀气,
梅杏桃李都景仰着您的美气。
香樟啊,您抒出的香气——
在文学的院里(那是《儿童时代》),
在艺术的官里(那是市少年宫、儿童艺术剧院),
在教育的殿堂里(那是托儿所、幼儿园),
在医卫的园地里(那是妇幼保健院),
在千千万万儿童的心坎里,温暖晨和夕,
也在天下父母的心坎里,感谢长相忆……
香樟啊,您慈祥和蔼、文雅与高洁,
既是光辉的榜样,又是真挚的鼓励。
香樟啊,您生命之树常青,
笑微、亭亭玉立在人间天际。
陈伯吹
一九八五年六月十四日
陈伯吹写《香樟颂》时,正好80岁。但从这首诗里看到的,是一颗多么年轻的充满活力的心,仿佛他老人家自己就是那一棵“亭亭玉立”、“洋溢朝气”的香樟树;“慈祥和蔼、文雅与高洁”正象征着他老人家的人品与文品。“生命之树常青”,陈伯吹在两个月后(1985年8月13日)为苏叔迁所著的《陈伯吹传》作序——《写在“传记”出版前的几句话》时,更准确地表达了他的心境: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我脑袋瓜里迄今绝没有“日暮近黄昏”的思想意识,我得依靠组织,依靠领导,依靠同行的同志们,余勇可贾地勉力工作,而不知老之将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是我的“座右铭”。
此后十余年的时间,陈伯吹正是“鞠躬尽瘁”,一方面四处奔波,参加各种会议,不失时机地为中国的儿童文学的发展鼓与呼;一方面有求必应,撰写了百余篇序文,不遗余力地为培育儿童文学新人呕心沥血;一方面夜半青灯,收集整理、编辑自己的著述,为后人留下十分珍贵的《陈伯吹文集》。可惜的是,文集“第四卷‘理论卷’正待开手选编,陈先生忽然染疾卧床,经过多时医治,药石无效,不幸于1997年11月6日谢世”。
陈伯吹是1997年11月6日上午8时30分逝世于上海华东医院的,噩耗传来,举国震惊。11月7日,陈伯吹生前所在单位少年儿童出版社即向全国有关单位寄发了《讣告》。《讣告》全文如下:
讣告
中国共产党党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届中国作家协会顾问、第六届上海市作家协会顾问、原少年儿童出版社副社长、编审、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陈伯吹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不幸于一九九七年十一月六日上午八时三十分逝世,享年九十二岁。
兹定于一九九七年十一月十四日上午十时,在上海龙华殡仪馆大厅举行向陈伯吹先生告别仪式。
特此讣告
陈伯吹先生治丧小组
一九九七年十一月七日
“陈伯吹先生治丧小组”由龚学平任组长,金炳华、艾青春任副组长,成员有(按姓氏笔画为序):方全林、孙颙、刘培康、宋原放、应新华、周舜培、罗洛、陈佳洱、陈佐洱、贾树枚、徐福生、郭开荣。
少年儿童出版社还及时印发了由柯灵题名的《陈伯吹先生年表》,并在《年表》的开头写道:
陈伯吹先生是我国有影响、有重大贡献的、受广大少年儿童热爱的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出版家、教育家。他从1923年起开始从事儿童文学创作,将毕生的精力奉献给了儿童文学创作、出版、教育事业。七十五年以来,陈伯吹先生创作了大量儿童文学作品,著、译、编近三百万字,出版了近百本书籍。同时,还致力于儿童文学理论的研究,对儿童文学领域的许多问题,作出了不少研究成果。陈伯吹先生的儿童文学创作和理论研究,是我国儿童文学的宝贵遗产,对繁荣儿童文学的创作,促进儿童文学理论研究工作的开展,产生了并将继续产生重要的影响。
11月14日,上海各界人士及全国各地的代表数百人,在上海龙华殡仪馆向陈伯吹告别。陈伯吹静卧在鲜花丛中,面容清癯安详,令人怀想起他为儿童文学事业奋斗的一生。
陈伯吹先生永垂不朽!
陈伯吹先生将永远活在孩子们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