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都是综合性出版企业,儿童读物的出版只是其中之一部分。直至1930年,儿童书局的创办,标志着我国儿童图书的出版事业才有实质性的发展,出现了专门经营儿童读物的出版企业。
儿童书局由张一渠先生1930年2月创办于上海。开始时规模较小,设在上海五马路同春坊巷内。1931年迁至四马路(今福州路)424号。张一渠先生自任总经理,聘胡叔异为总编辑。张雪门、陶行知、陈鹳琴、黄一德、贺宜等人曾先后参加编辑工作。
作为我国第一家专门的儿童出版机构,儿童书局的成立和有效运营,标志着我国儿童读物出版进入一个专业出版的新阶段。儿童书局从创办至1937年6月停刊的6年多时间里,一直在张一渠的带领下,创新发展,迅速扩大影响。书局从原来的合资经营改组为股份公司,资本两次扩充到10万元,职工人数增加到40人,初在上海四川北路设分店,继而将分店开设到广州、汕头、汉口、长沙、重庆、成都、昆明等地。6年间出版各类儿童读物和教育书籍1000余种,其中丛书20余种,主要期刊有《儿童杂志》、《儿童晨报》、《儿童新闻报》、《常识画报》、《小小画报》、《儿童故事》等6家。
《儿童杂志》大约也创刊于1931年,半月刊,陈之佛、胡叔异先后任主编,该刊为32开本,彩印,图文并茂。1932年8月分成低、中、高年级三个层次的三种刊物,1936年5月又合并为“新”字号。辟有小说、童话、剧本、科学知识、儿童习作等栏目。该刊坚持教育性和文艺性相结合,以“引导儿童做一个健全的公民”为其宗旨。
《儿童晨报》由潘公展、胡叔异主编,1932年10月创刊,旨在增进儿童对世事的认识,满足其求知欲,培养其美感。主要栏目有国内新闻、世界珍闻、儿童园地、爱国小说、科学故事、知识竞赛、通讯等。一度还由宗亮晨主编出版过三色套印本,图画优美。
《儿童新闻报》为3日刊,每逢周一和周四出版,4开小报,1933年创刊,陆静山先生主编兼发行,曾发表过《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和《中国名将蔡廷锴》等文章,宣传抗日。分设科学知识版和儿童文艺版。
除发行报刊外,儿童书局先后出版了800多种儿童读物,如柯吾的《月亮姑娘》、陆静的《写给小朋友看的苏联五年计划的故事》等,其中最畅销的是《苦儿努力记》。
儿童书局也很热心于儿童文学理论的建设,出版有周作人的《儿童文学小论》(1932年),收录周作人自1913年以来发表的有关儿童文学的重要文章11篇。并配合出版了赵景深编著的《〈儿童文学小论〉参考资料》(1933年),对研究儿童文学与周作人的儿童文学观都具有重要的价值。此外还有葛承训著的《新儿童文学》(1933年)等理论书籍。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承继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强劲东风并作为这一运动的直接成果之一,代表20世纪对儿童养育方向的“儿童本位论”思想得以确立,在认识到儿童也是一个完全而独立的人,儿童有其自己的心灵和精神家园后,将文学还给儿童,供给儿童以适宜的读物,便成为那个时期最重要的主题之一,于是出现了令人瞩目的“儿童热”。在这样的大趋势下,出版儿童读物专业出版企业的出现是一种历史必然。即便是一些综合性的出版企业,如著名的世界书局、北新书局与开明书店等,也都热心出版儿童图书。世界书局由沈知方创办于1921年,侧重于儿童文学理论研究,为早期儿童文学理论的传播作出了较大贡献。北新书局由李小峰1924年创办于北京,1926年迁上海,聘赵景深任总编辑,更加强了儿童读物的出版,有创作,有译作,也有儿童刊物,并出版理论著作。开明书店创办于1924年,叶圣陶、丰子恺等诸多名家曾担任编辑,也一向重视儿童读物的编辑出版。这几家有影响的出版企业全部集中在上海,他们相互影响与推动,为我国现代儿童图书出版业的建设作出了最初的重要的贡献,并为将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