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月报》与《童子世界》——儿童图书出版史话之十(1 / 1)

倪风友先生在《我国早期的少儿报纸》中称《小孩月报》是我国最早创刊的少儿报,虽然不能说错,但仍有多说几句的必要。然而他没有提到《童子世界》,不能不说是一个疏漏。

先说《小孩月报》。这是一份外国人在中国创办的少儿报,同治十三年(1874年)创刊于福州,光绪元年(1875年)迁上海出版。戈公振在《中国报学史》一书中写道:“《小孩月报》于光绪元年出版于上海,连史纸印,文字极为浅近易读,内容有诗歌、故事、名人传记、博物、科学,插图均雕刻铜版尤精美。直出至民国四年,始改名《开风报》,出五期止。此足证光绪元年前皆已甚佳之画报。”刘国均在《中国书史简编》中也曾述及:“1875年上海清心书馆出版了《小孩月报》,企图影响少年儿童的心灵。不过要算是我国最早的画报,也是最早的儿童读物之一。”

《小孩月报》名曰“报”,其实与现在的大32开刊物很相似,铅印线装一薄册,月出1期。封面均印有“小成孩子德,月朔报嘉音”的题词,大多为素面,间或也绘有书面图案。署有“上海北京路美华书馆印,南门外清心书院发”等字样。关于“清心书院”据《清心两级中学70周年纪念册》记载:“本校为纽约长老会所创立,凡校中一切开支,向由该会供给。当60年前,因受南北花旗大战(即美国南北战争——引者注)影响,该会因捐款支绌,凡隶属机关,皆减少供给。此时本校校长系范约翰教士,遂改学校为半工半读制,略事收入,以资维持。其工作分为两项:一项种植园艺,一项印刷。此时我国印刷事业颇幼稚,除一二家西人所办活字印刷所外,其余都属木板雕刻,故当日本校之印刷业,规模虽小,实开全国风气之先。同时出有月刊两种:一曰《小孩月报》,一曰《画图新报》。报中附印精美铜图,阅者见所未见,莫不称奇赞扬,故书中附有图画,亦本校开其先导。”由此可见,《小孩月报》系美国教会学校所创办的一份画报。

作为教会学校的刊物,《小孩月报》的主旨是宣传基督教教义,这类文稿每期都置于首要地位。如光绪二年(1876年)孟夏之月所出第13期,酒刊有专论《论舌》,要求“须天天用它讨论真神的喜欢”,光绪三年(1877年)仲春之月所处第23期,其中刊有以歌谣体写的《十放心》,第一节为:“一从耶稣好心宽/宽心直上九重天/爷娘辱骂不算辱/只有我主在眼前。”如果舍去这些教义宣物,该报中还有些启迪儿童思想与智慧的篇什,尤其是以大量篇幅注重于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授,竭力将当时较为先进的西方文明以生动明易的形式灌输给少年读者,类别甚多,五色杂陈,其中有“天文易知”栏目,连载《略论地球》、《论日蚀月蚀》、《论潮汐》、《论彗星流行陨石》等内容;“游历笔记”栏目,刊有《紫禁城》、《上海》、《日本长崎》、《世界爷大树》、《亚拉伯骆驼》、《美利坚国》等内容。还有不少工艺工程的图解,如《茶叶》分“采茶图”“锅中烹熟”“席上摊干”“炉中焙燥”“筐中筛过”等程序,各系以图,了然如画;又如《回家舂碓图》,于精美的铜版插绘之旁还配有以下诗句:“娟娟月过墙,/簌簌风吹叶,/回家当此时,/村舂响相答,/行闻炊玉香,/会见流匙滑,/更须水转轮,/地碓劳蹴踏。”描绘了中国农民的勤苦劳作与收获的欢欣,成为中国农村风物的一幅绝妙写真。更值得称道的是,《小孩月报》中还译述了不少西方儿童文学作品,其中以短小精悍的寓言为最,不仅伊索、拉封丹、莱辛等寓言大师的作品都有披载,而且还发表了少量国人作的寓言,如湖北武昌大义学堂清心子的《灯虫寓言》、浙江宁波周松鹤的《蛇龟较胜》等,这些作品虽然难免有模仿的痕迹,但却是近代中国人自己尝试创作儿童文学作品的开端。

《小孩月报》的出版,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申报》曾有《阅小孩月报记事》写道:“沪上有西国范牧师创设《小孩月报》,记古今奇闻轶事,皆以劝善为本,而其文理甚浅,凡稍识之无者皆能入于目而会于心,且其中有字义所不能达之处,则更绘精细各图以明之,尤为小孩所喜悦,诚启蒙之第一报也。按该报开行有年,近更日新而月盛,说理愈精,销场愈广,固其所也,本馆按月取阅,欢喜赞叹不能已……”这篇短文对《小孩月报》的褒扬是很高的,也是基本合乎实际的。

《小孩月报》自光绪元年创刊,至1915年易名《开风报》后,出版了近40卷。1915年改出《开风报》后,出至第5期停刊。它是中国近代最悠久的儿童报刊。作为“启蒙之第一报”,虽然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但在传播方面,也起了相当的启蒙作用。然而,从严格意义上来考察,《小孩月报》又不能算作中国人自己创办的儿童报纸。中国人自己办的最早的儿童报纸应该是创办于光绪二十九年三月初九日(1903年4月6日)的《童子世界》。

现在能够见到《童子世界》的最后一期为第33号,出版时间为癸卯五月二十一日,即1903年6月16日。虽然《童子世界》的出版前后不过数月时间,但它却是我国第一张儿童报纸,而且是日报。

《童子世界》的命运是与它的创办者上海革命组织爱国学社分不开的。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蔡元培、蒋智由组成中国教育会,蔡任会长。同年,公学第五班学生抗议校方禁议时政治学,中国教育会接受退学学生的要求,为其建立爱国学社,由蔡培元、章炳麟、吴敬恒等义务授课,学务由学生联合自治。次年创刊《童子世界》及为《苏报》撰稿。“爱国学社设在上海,为蔡元培、章太炎等人所主办,是当时国内最重的一个爱国团体,那里聚集了不少的革命青年”,主要成员有贝寿同、穆湘瑶、胡敦复、章士钊等50余人,均十分活跃,加之自日本归国的邹容也寄居该社,并发行《革命军》小册子,更为清政府所注意。据有关文献记述他们“鼓吹革命,言论激烈。于是革命潮流震**东南,而益为清政府所注意”。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阴历五月初六,上海《苏报》被清廷封闭,并抓捕章炳麟、邹容等,爱国学社遂被解散,《童子世界》的出版也由此中止。

《童子世界》的创办有其明确的主旨、原则及读者意识。该报第8号(1903年4月13日)论《童子世界之缘起并办法》中写道:“……我想中国之病,在乎闭塞;对病发药,在乎交通;交通之道,在乎报章。于是同人集议倡办斯报,欲以世界之重担,共肩一分,既定名为《童子世界》。赞成诸君提议办法,有谓旬报者,有倡礼拜报者,有倡日报者有以日报为期之接住,不得稍松,为难事者,同人爱亦倡一说曰:‘此报定名曰:《童子世界》,宜顺童子之性情。字多而期远,一则盼切甚苦,一则长篇取厌,不如日报之按日而文短,有鼓舞而无厌倦之为得也。’赞成诸君曰:‘尔曹以童子知童子,较我辈更意切,决如此可矣。’于是,遂定日出一纸云。”可见编创的用心不可谓不良苦。

《童子世界》创刊号系油光纸石印,第一版绘有象征性图案:一童子执龙骑于猛狮背上做腾跃状,天幕上携有“童子世界”四字,其《告白》云:“本报日出一纸,用石印大字,间以图画”。后至第22号(1903年4月28日)改为双日报。自第1号至第30号,均为石印版,辟有论说、历史、地理、小说、传记、故事、格致、化学、演说、箴言、新闻、游戏、歌词、专件、笑话、学界风潮、介绍新刊等栏目。坚持“以童子导童子”的原则,“务求浅近,益合于童子之程度,由渐而进”。自第31号(1903年5月27日)改为旬报,“改用上等洁白原韧洋纸铅字排印,洋式装订”(《改版启事》)。改版之后的《童子世界》,更强调该报的宗旨:“故本报以爱国之思想曲述将来的凄苦,呕吾心血而养成夫童子之自爱爱国之精神”。又说:“本报之文字多合于童子之程度,妇孺皆可卒读。”

宣传革命思想是《童子世界》的中心主题,这在它的“论说”栏的政论文字中表达得最为新鲜。如创刊号首版有钱瑞香的《论童子世界》,开宗明义地阐发道:“中国之人,莫不曰国将亡矣。国将亡矣,不闻有一人能兴之也,吾谓此责任尽在吾童子。……必先求学问,学问既成,然后为之,何忧乎。然则二十世纪中国之存亡,实系于吾童子之手矣。则虽谓二十世纪之世界为吾童子之世界也亦宜。”将儿童看作民族振兴与国家未来之希望的思想还十分形象地凸现在改版铅印的首张报纸的封面上,其左上角绘一钟,右下角画一圈人各执乐器而歌,中书“铸自有钟”四字。关于封面画的含义,该号忆琴写的《铸自有钟》一文有所阐释:“……大之可御外,小之可以革命,训使脱离专制。自由钟声震长衢,快哉快哉,童子童子,钟铸矣,新中国其庶几成立矣,‘以军国名铸自由钟’,我童子其谨志为之勉为之,毋让美人独步也。”

《童子世界》也很侧重于刊发文艺作品,但这些作品也饱蕴着民族民主革命的思想内容,并尽力寓于儿童所喜闻乐见的形式之中,成为儿童思想启蒙的利器。虽说《童子世界》存活的时间短暂,又有着浓厚的政治色彩,曾作为辛亥革命前资产阶级革命派重要的舆论工具之一,然而,它作为中国第一份儿童报纸,而且曾经是日报,这一历史存在却是不能抹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