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满书的大树》由国际青少年读物理事会秘书长琳娜·梅森作序,收录历届国际儿童图书节献辞和安徒生文学奖得主的受奖演说辞。书名取自德国叶拉·莱普曼夫人(1897—1970)在第一届国际儿童图书节上的节日献辞。莱普曼夫人不仅是国际青少年图书馆与国际青少年读物理事会的创始人,还是国际儿童图书节的倡立者,以她的献辞作为这本书的名字,最合宜,它还让人自然地联想到致力于将每个国家最优秀的图书译成尽可能多的文字的国际青少年读物理事会就是这棵长满儿童书籍的参天大树,全世界的儿童文学家都在它的浓荫下,相聚在一起,共塑人类美好的明天。
每年的4月2日,是世界童话大师安徒生的生日。国际青少年读物理事会又将这一天作为国际儿童图书节。每年的这一天,每两年一次的世界儿童文学最高奖——安徒生文学奖,也在这一天正式向新闻界宣布,《长满书的大树》的出版,正开启了一扇了解世界儿童与儿童文学的窗口。
每年的国际儿童节都有一个主题,并以这个主题为题目,选一名著名的儿童文学家为世界各国的孩子们写一篇献辞。每年的主题虽不同,但都贯穿着让全世界的孩子都会读书、都有书读的精神。这只要看看献辞的题目就可知一二,如《儿童·书·世界》、《走遍天下书为侣》、《书,黑暗中的萤火虫》、《书:昨天的故事,明天的秘密》等,说的是书籍对于儿童的重要性。有的献辞就是儿童与书的故事,如《小马丁和他的书》、《米丽安,一个爱书如命的女孩》等,有的献辞本身还是一篇优美的寓言和童话,如《长满书的大树》、《魔毯》、《路》等。所有献辞都有着永久的阅读价值。
安徒生文学奖得主受奖演说辞(1960—1990年)计13篇,虽然说的是作家个人的创作体验,但他们所谈到的儿童文学创作与理论上的一些问题,也是所有的儿童文学家所面对过或将要面对的,诸如母性与儿童文学、亲情与儿童文学、幻想力与儿童文学、童年情结与儿童文学、儿童接受与儿童文学等,也都是当代儿童文学研究中必须解决而又悬而未决的世纪性敏感课题。不论他们在某一个具体问题的认识如何不相一致,但都认为:一部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应该具有把玩耍中的儿童和壁炉边取暖的老人一同吸引过来的力量,也就是让8岁到80岁的人读来,都能为之所动而不生厌倦。获奖者对于儿童文学的理解,很值得我们去思考,或许还能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以补于我们的儿童文学创作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