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民族主义的内涵(1 / 1)

现代主义是奈恩民族主义研究的逻辑基础和理论方法,他在继承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传统的基础上,基于历史唯物主义核心思想,分析和界定民族、民族主义及其相关概念,认识其动力机制,勾勒出现代主义思维范式的民族主义理论,其视域没有局限于英国本身,而是放眼全球,阐释了民族主义对人类历史的发展、现代社会的推进,以及民族国家的社会建构的重要作用。

在现代西方社会中,民族主义作为国际主导的意识形态及运动已经存在了至少一个世纪,作为一种复杂的存在和极具争议性的主题,民族主义已然在当代国内外学界引起了诸多论争,出现了一批极具代表性和学术性的学者及流派。其中,以厄内斯特·盖尔纳、汤姆·奈恩、本尼迪克特·安德森、埃里克·霍布斯鲍姆、安东尼·吉登斯(Anthony Giddens)等为代表的现代主义学者长期雄踞主导地位,其根本原因是,他们抓住了现代社会最根本的特征——现代性,他们主张民族国家、民族性、民族主义等都是现代的现象,所有这一切不仅在时间顺序上是新近的,在本质内涵上也是新的。社会结构的现实复杂性和历史客观性使学者们纷纷把对民族主义的考量投向现代性,他们越发意识到生产力的发展、工业的变迁、技术的进步是民族主义意识形态发展和运动的最关键因素。作为一个现代主义的民族主义思想家,奈恩在秉承现代主义理论范式的基础上,着重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纲,把民族主义的起源追溯到现代性问题之上,剖释了现代民族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工业、生产力、资本、政治、经济等因素。马克思曾明确指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①可见,社会共同体的所有状况都取决于生产方式、生产力和工业技术的发展状况,奈恩十分关注工业生产、资本发展、政治经济机制对民族主义的作用,他以真实的社会发展史、生产发展史为基础,对民族主义的内涵做出了唯物史观视域下的深入讨论。

奈恩秉承现代主义思维范式的社会经济视域,不仅认为民族主义是现代的现象,还把民族国家和民族认同都归为现代的现象,他这样写道:“大部分我们真正所知的东西均来自现代性本身的故事——即从18世纪到现在之间的这段时间。”②奈恩从社会经济视角来解读民族主义,认定现代性不可避免地造就了民族主义的意识形态和运动,并由此树立起了对民族主义内涵的现代主义解读。英国著名民族主义理论家安东尼·史密斯在他的《民族主义:理论、意识形态、历史》一书中对奈恩民族主义思想的分析解释十分恰当和准确,他指出,奈恩是现代主义范式一派中社会经济形式和视角的民族主义理论家,“在这一视角中,各种民族主义和民族源自新型的经济和社会因素,如工业资本主义、区域不平等和阶级冲突。根据汤姆·奈恩和迈克尔·赫克特的观点,现代国家中不同地区之间、跨国家不同阶级之间相对的贫困与剥夺,不发达的边缘地区与发达的核心地区之间相对的剥夺与被剥夺,以及核心区域的知识精英与由边缘地区新近动员起来的‘群众’所支持的边缘精英之间的剥夺与被剥夺唤醒了民族的情感与理想”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