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批判是英国新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特征和科学手段。英国新马克思主义以唯物史观为基础,以英国传统的经验主义为方法论基础,聚焦资本主义的现实困境和灾难。一方面,揭露资本主义的重大问题,分析其产生的根源;另一方面,在认识论上积极探寻新的解决策略和方案,力求形成新的理性认识,建构科学的发展理论,指导社会实践,实现社会主义,才是真正的目的所在。吉登斯的社会哲学,在聚焦资本主义现实困境批判的同时,更加注重从整体上系统地分析产生人类现实困境的原因及其根本特点,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以结构化为核心理念,形成了一整套关于社会历史发展的科学认识,即结构化理论,被认为建构起了所谓“新”的功能主义解释学,对于人们科学地认识社会现实,解决现实的社会问题,推进人类走向新秩序的未来社会,有着积极的启迪作用。
吉登斯首先从宏观视角切入来考察社会,尝试厘清社会存在的本真性特征,形成对社会的基本看法,进而从社会结构的微观方面做出分析,突出人的现实实践的意义,以此来建构自己的社会解释理论。他认为,对于各种不同形式的社会研究,不可能将它们归入一个名目下面,进行一项研究工作可以澄清许多互不相同的问题,究竟解决哪个问题,取决于研究者打算考察什么。“所有的社会研究都以一种解释学环节为前提”①,体现出共同的文化处境和对知识的共享与利用,包括用解释学的方式来阐明意义框架、研究实践意识(无意识)的情境和形式、识别认知能力的各种局限以及对制度秩序进行详细说明,形成既具有解释力,又具有普遍适用性的解释或理论。对于结构化理论来说,吉登斯认为它是一种双重解释学(double hermeneutic)的取向,这里,双重解释学中的“解释学”这个概念涉及双重的转译或者说解释过程。②社会研究的任务之一就是协调行动者为行为定向的那些意义框架,但这些描述本身也是解释范畴,也要求学者努力在不同的意义框架之间进行转译。社会研究领域所面对的现象,已经被普通行动者构成有意义的现象。“进入”这一领域进行研究的条件,就是要了解行动者在顺利“进行”社会生活中的日常活动时,已经知晓了什么东西,必须知晓什么东西,结构化理论内含的就是这种“已经知晓”和“必须知晓”的东西。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涵括很广泛的内容,这里,我们将从抵抗断裂、重构情境以及整体实践三个方面,也就是从宏观、微观以及宏观与微观的辩证关系方面,对这一理论做出认识论的分析,以求整体把握他的社会哲学的一般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