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端方的回应(1 / 1)

对于茂生洋行来电威胁要将他诉至外务部,端方极为重视,“十分焦虑”。为不让此事公开,影响自己的官场声誉,他在1902年1月10日收到电报后即将此事转告美国驻汉口领事魏礼格(Wilcox),声称他本人在元昌钱庄没有任何股权,只是在1896年提供过8000两贷款,年息为6%,迄今没有收回,请求魏礼格告诉美国驻华公使康格(E.H.Conger),对茂生洋行的行为加以斥责和制止,并表示他本人“不希望被拖到公众面前,也不希望给他的政敌提供伤害他的机会”③。端方建议如果美国公使馆不能说服茂生洋行放弃其要求,请在采取行动之前通知他本人,等待他本人做出书面答复。根据端方的要求,魏礼格于1月13、14日将会谈内容电告康格,15日又去函详细汇报此事的经过。

在收到魏礼格的电文报告后,康格一面去函询问茂生洋行,希望他们向美国公使馆提供有关证据及电报的副本①;一面又于16日致电魏礼格,指示他转告端方,应对这件事速予考虑,同时答应在采取明确行动之前将等待他的书面回复。②为此,2月3日康格致函茂生洋行,阻止他们直接向端方催讨债款,要求他们将发送给端方的电函通过美国驻汉口领事转达,表示“我正在等待巡抚的书面陈述”③。2月5日,茂生洋行复函,表示服从康格的安排。④

由于康格并没有压制茂生洋行兑付钱票的要求,端方只好做出书面答复,于3月3日致函康格,请求帮助。在写给康格信函的正文中,端方极力称赞康格和美国政府在义和团运动期间所表现出来的对中国的友好态度。信中写道:

我本人长期以来一直对你们的文化和宽宏大量有着极大的敬意,并希望与您认识。

当前年京城暴民发动的那场最后以灾难告终的骚乱爆发之际,我忧愤交加。去年和谈期间,我即在远方听说阁下如何严肃对待国际事务,如何寻求公正处理问题,以促进各国的福祉,以及如何加深友情,交还我们的首都。当我们的皇上返回京城时,阁下又归还天津府库的30万两银子。所有这些都显示了阁下追求满意地解决整个问题,以树立信任,恢复友情。大清的所有官民都欣赏您的正义。我本人虽然身在湖北,但也遥知您的正直,敬仰莫名。去年义和团运动期间,我在北京的家也遭洗劫,由于阁下的善意,您指示阿门特(William Scott Ament,美国公理会教士,中文名为梅威良——引者注)先生归还所有被拿走的东西,我对此万分感谢。由于保卫国疆是我的职责,我不能亲自拜访阁下,只能遥寄我诚挚的、难以言表的感激之情。谨致谢意,并祝安康。①

在信的附件中,端方专门叙述了他收到茂生洋行信件的经过及他本人与元昌钱庄的关系,希望康格出面制止茂生洋行对他的不当指控。他写道:

去年农历十二月一日,我收到天津茂生洋行的一份电报,谓:阁下的元昌钱庄欠我们3.7万两银子,我们希望尽快解决,否则,我们定向外务部敦促赔偿。

我立即要求美国驻汉口领事魏礼格先生致电阁下,元昌钱庄并非由我创办,茂生洋行不应该向我发送威胁性的明码电报。我十分感激收到您的回复。昨天,我又从魏礼格领事那里收到阁下1月20日的来信,信中说您已接到茂生洋行的一份报告,声称我是元昌钱庄的合伙人之一,我们将等待回复,等等。

元昌钱庄系乔子才创办,我不是其中的一个合伙人。几年前,乔子才从我家借去8000两银子,明确约定借贷利率为6%,并有一字据为证。由于是约定利率,因此很显然,这笔钱只是存款,而不是股份,这显然是毫无疑问的。我附寄上这份字据的副本,供您考查。②后来,元昌于三年前因破产被天津地方知县关闭,存款到现在从未由他们偿还。现在,我不知道茂生洋行从哪里得到的毫无价值的借票,向我要求兑付,这分明是一种恫吓,并且是对我名声的伤害。我已具体讲述了事情的原委,真诚地请求阁下对茂生洋行制造不当的威胁、恫吓和粗暴直接地发送电报的错误行为予以制止,您由此将促进正义,维护友好关系。

我相信阁下的公正处理,并借此祝您成功。①

端方的这一书面回复,对争取到康格的支持起了积极作用。3月11日,康格复函,对端方在义和团运动期间保护外国人表示感谢。②在收到康格的复函后,端方请魏礼格转达他对康格的感谢,并谦虚地表示他在陕西巡抚任上所为是他的职责所在,不足挂齿。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