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华夷”到“中西”话语的演变(1 / 1)

——《瀛寰志略》与近代民族观念的孕育

关于中国的“近代民族主义”可以有不同层面的认识①,就现代性意义上的民族国家来说,它强调的是主权这一国际法的权利主体。对于民族的认同也就是对于这个民族的主权的认同,主权是民族认同的核心标志,也是民族认同的合法性和正当性基础。这显然与基于“华夷之辨”的中国传统民族意识相去甚远。正是这种不同,区分了两种不同时代的民族主义特征。由传统民族意识向近代民族观念的跨越,是一个艰难而复杂的历史过程,蕴含着极其复杂的各种利益、观念的矛盾和冲突。其中,从“华夷”向“中西”话语的转型,则是这一历史性跨越的基本前提。而正是在这一话语转型的历史过程中,我们发现徐继畲的《瀛寰志略》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