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电系1977级 叶卫平(初稿) 曹青(改编)
无线电系1977级只有40人,应该是北京师范大学1977级人数最少的一个班级。北京师范大学1977级年龄最大的学生在我们班,年龄最小的学生也在我们班。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同学们争分夺秒地学习。在图书馆门口等开门时背单词,打饭排队时背单词,从食堂到教室的路上听收音机学英语,还站在路边听学校广播英语900句。在这浓厚的学习气氛中,我们班的第一次班级活动也带有时代的印记,至今难以忘怀。
1978年秋,班委会和团支部第一次组织全班外出,游香山并办爬山比赛。一整天不学习,岂不虚度光阴?因此班委会准备了专业知识、英语、智力测验等各色题目,在上山路上设立关卡,回答正确才放行,把秋游搞成了“游学”。比赛以小组为单位,按照爬山—答题一再爬山—再答题的程序,最先到达山顶“鬼见愁”的小组获胜。
我在第二小组,这次活动的最高领导——班长——也在我们组。上山前,班长交代战术:男生跑得快,先上去做题,节约时间。很快,男生就消失在山路上了,树林里剩下我们两个女生。想着有大队人马在前面冲锋陷阵,我们一点也不着急,眼看着一组又一组超过了我们。
等我们作为最后两名终于爬到第一关时,惊讶地发现所有人都在紧张地答题,只有我组男生远远站在一边。原来,把关的同学铁面无私,全组到齐才发试卷。为防作弊,还不许近前张望,班长也不例外。偷鸡不成反蚀把米,等我们交卷时其他组早就看不见影儿了。
追!吃一堑长一智,班长调整了战略部署:女生在前,男生殿后。山路崎岖,很多地方仅容一人通过。一会儿工夫,我们在前边的女生就堵住了男生,凸显出拖全组后腿的态势。“压力山大”,两个女生只好手脚并用、连呼带喘,身后的男生一边言不由衷地说“不急不急”,一边几乎每一步都要踩到我的脚后跟。班长这招还真管用,我们居然追上了一个组。听见人家说女生走不动时,刚刚说“不急”的那一位还得意扬扬地介绍经验道:“得在后边押着点儿。”听得我心里这个气啊!
追到第二关时,动作快的小组已经交卷动身了,赶快答题。我组男生战术不靠谱,答题却飞快。只可惜答题历来不以快慢论英雄,最后卡在了一个英语单词上。大眼瞪小眼,全组都不认识!眼看今天本组就要止步半山腰,见不着“鬼见愁”了。班长此时十二分后悔,当初真是“脑子进水”设置这样的过关规则!正愁着,有人传话了,有个小组愿意用单词交换我组知道的谜语答案。天无绝人之路!我们躲到一边迅速交换了答案。其实没有必要躲了,其他小组已经在冲刺“鬼见愁”的山路上了。把关卡的同学后来告诉我们,知道我们也拿不到第一,才开恩让我们“作弊”的。
最终一组获得第一名。赛后女生中传颂着他们如何互帮互助拔得头筹的故事,背不动的包男生帮着背,爬不上去的石头有男生拉一把。这种互相帮助真正出了效果!
爬山比赛结束后,团支部在半山亭举行了宣誓仪式,全班同学举起右手,在山风中向着团旗宣誓“我志愿……”。最后,同学们结伴游览了层林尽染的秋日香山,度过了愉快丰富且有意义的一天。
4年中,班里又组织了多次出游,再也没有见到类似“游学”的设计。这唯一的一次爬山、做题、宣誓的组合活动,给同学们留下了美好且难忘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