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系1978级 胡丹平

2017年6月,班上同学们在青岛聚会,看到一个个熟悉、亲切又不再年轻的面孔,无限的感慨之情久久不能散去……北京师范大学里发生了我们人生的许多第一次,是我们的青春年华,是我们人生梦开始的地方。这群人,当年来自祖国各个角落,背负了太多的沉重,多么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能够改变命运的机会。我的大学生活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中紧张充实、丰富多彩地度过的。

先说我的高考。印象最深的是课堂上整天挨老师骂,可用的资料特别少,像平时一样自己去考场。那时大家真的基础太差,又不知道怎么学,还整天上大课,就看着老师天天火冒三丈,好不容易来了复习资料还得抓阄!好在我寒假里在我家后面的新华书店找到一本“**”前的中专物理课本,反复看书、做题,研读了整整一个假期,由我爸的同事帮我解答各种疑问。化学找不到合适的书,只能傻傻地看当时的课本。仗着数学好就没怎么下功夫,只是跟着老师学。结果,高考化学94.5分,物理90分,数学惨了,来了个68分。我的高考心得是:只跟着老师可不行。最后我超水平发挥,以400多分的成绩考上了北京师范大学。

我的大学校舍位于北京西城区的定阜街,辅仁大学旧址。初见着实令人惊叹!这么好看的庭院校舍怎么能做化学系?进而觉得每日徜徉在此何其幸运,加上周边的什刹海、后海、北海、地安门、柳荫街、护国寺……在后院不知背了多少篇外语,在后海不知游了多少次泳,4年就这么过去了。当时有一幅摄影作品《同学》,拍的是一个背包装着奶瓶和书的身材魁梧的人,一个背包装着课本和小人书、个头才及另一人肩的瘦小男孩,两个人在一起读书的背影。这就是我们校园生活的写照。我在班上算小字辈,永远听着别人说话插不上嘴。很多年过去了,尽管我们早已在单位独当一面,可一到同学聚会这种感觉就又来了,真是没办法。

有几条话至今印象深刻。

“一定要努力锻炼,争取为祖国工作50年!”这是在一次全校运动会上一位女校领导的话。

“敬爱的刘老师刘爱人……”著名学者刘若庄教授在一次课间介绍他收到的礼物,引得大家哄然大笑。

“我们这是在向大自然求爱!”在上方山云水洞山涧石头上跳跃时,杨光同学(已经故去)很神秘地说的耐人寻味的话。

我亲爱的老师,我亲爱的同学,我紧张又充实的4年大学生活,给了我扎实的、终身受益的人生基础。尽管后来读研究生、多次出国学习进修,都无法与之相提并论。值此纪念之际,略抒胸臆,聊表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