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系1978级 袁灵

高考

与1977级不同的是,1978级限制中学教师只能考师范院校,加上那年外地师范院校不在北京招生,所以我这个在北京的中学当物理教师的考生只有两个志愿选择,一是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二是北京师范学院(今首都师范大学)物理系,这种限制进一步加大了考上北京师范大学的难度。我认为那年北京师范大学的生源水平应该达到了顶峰,因为招收了许多优秀的中学教师。回想当年我的高考十分不易,我所工作的学校没给我一天假、没减一节课,班主任也仍然当着。加上那时家里人多房间少,我每天只能晚9点以后等其他人都睡了才开始复习功课。好在“皇天不负有心人”,自己的努力也没白费,最终让我考上了理想的大学和专业(当年我们学校就我一人考上了北京师范大学),也改变了我这个中学老师的命运。

学习

记得那时我们特别羡慕中文系的同学捧着一摞摞小说当作业(后来才知道人家看小说也不轻松),而我们每天就是和各种题目较劲。那时老师对我们是“毫不留情”,考了59分也不会给你提成及格,那时每次考完试我都累得吃不下饭。虽然那时的学习苦且乏味,包括自己在内的一些同学后来也改了行,但必须承认对作为经典学科的物理学的学习在思想认识方法上极大地帮助了我们,使得我们在其他领域工作时也是佼佼者,所以我们还是打心眼里感谢当年大学4年物理学习的经历。这恐怕就是现在经常说的高等教育的真谛吧。

大学学习期间另一让我们这些1978级胆战心惊的课程是体育课。什么单杠、双杠、跳马、鱼跃前滚翻,哪样都够“喝一壶”的。最“要命”的是如果体育哪项不及格,同样毕不了业。记得我当年为了过关腿都磨肿了。至于将鱼跃前滚翻做成了“狗熊翻滚”、投铅球时大吼一声还险些砸着自己的脚、穿着游泳裤跑百米等,都是我们当年同学体育课的笑话。

同学

1977、1978级同学年龄差异很大,且由于来自五湖四海(民族都有五六个),生活习惯差异也很大,但大家能够互相谦让、互相帮助。那时男生是7人1个宿舍(上下铺),夏天热得要命,但大家相处得其乐融融。记得我宿舍的一位同学,现在已是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博士生导师,一天回来说自己不小心撕错了饭票,损失了3两细粮票,痛心不已,搞得大家笑了半天。还有一同学因为吃错了药突然发病,结果室友们全体出动将他送到北医三院抢救。

1978级物理系的特点就是大家心齐,特别表现在各项体育赛事方面。尽管学习很紧,但每到运动会或球赛,同学们能上场的努力争先,不能上场的在场边摇旗呐喊,使得物理系的比赛成绩总在学校名列前茅。

4年的大学学习生活虽然很短暂,但给我,相信也给我的同学们的一生都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迹。最值得一提的是我在大学收获了爱情,受益终生啊!我们物理系1978级的同学们毕业后,虽然工作不同、职位不同、成就不同,但我们都记住了“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在各自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工作直至退休,应当说对得起母校对我们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