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系1977级 韩立岩
1977年,改变几代人生命轨迹的一年,1977级的烙印给我们一生的自豪。1977年12月,北京的冬天充满春意,当我走进北京新中街中学(今望京实验学校的前身)的考场,难以抑制的激动充满全身。高考,十几年知识青年的梦成为现实。1978年元旦以后,从朝阳区招生办取来入学通知书的金盏公社政宣组组长走进办公室,他问我:“你确信一定有你吗?”我答:“我确信。”全公社只有我一个人被录取了,而且我考进了北京市高校的前列。回想起前一年秋天,我还在北马坊学大寨工作队,我从区团委书记的口中知道停止十几年的高考要恢复了,就下定决心,凭自己的实力实现梦想。
1974年初春,走向广阔天地的时候,高尔基的《我的大学》在激励着我。八十中北汽工宣队队长的临别赠言总萦绕在耳边:别放弃读书,你们一定会上大学的。1975年,当我们十几个来自不同区县的知青代表喊出扎根口号时,我也说做工农兵学员仍然是我的目标。1976年夏天,原本被推荐到北京大学经济系读书的我又被告知,先让土生土长的生产队队长去,明年轮到我。1977年6月,盼着大学录取通知的我又得知推荐方式暂停了。于是,在悄悄议论中,我们隐隐约约感到:要有大变化了!过了国庆节终于得到正式通知,12月上旬考试,理科考政治、语文、数学、物理和化学。一场前所未有的突击备考开始。还是母亲任教的八十五中(现已与北京二中合并)给了我辅导机会。在初冬的瑟瑟寒风中,我们上百人挤在教室里,体温烘暖了房间,唰唰的笔尖和着等待了十几年的老教师的粉笔,犹如民乐合奏,那旋律又在今天的耳际响起。
数学、物理和化学非常顺利,政治也一气呵成。打开语文试卷,眼前一亮,作文是《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一年的奋进跃然纸上,从揭批“四人帮”到“抓纲治国”,从麦秋抢收抢种到建设“大寨县”,那个时代的“战斗”一挥而就。过了1978年元旦,当我从知青办得知我高分中榜时,眼泪夺眶而出。考前志愿的选择几乎没有犹豫,北京师范大学就是读书的天堂。至今还记得刘杰民指挥我们高歌周总理的诗篇“大江歌罢掉头东……”。从此就是40年,普通教师的默默耕耘成就了不普通。历史赋予我们的共同烙印就是1977级——我们一生的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