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系1977级 梁威
回首青春,许多故事像大浪淘过的沙砾,无声无息在海滩搁浅。而有的故事却像熠熠星辰,在记忆的天空闪闪发光,不曾陨落!
把时钟拨回1977年12月10日,漫长的冬季刚刚拉开帷幕。这个普通而寒冷的日子也是“春雷乍响”的一天,尤其对570万参加恢复高考后第一年高考的考生而言。而我作为这570万考生之一,在这不平凡的一天,怀揣梦想走进设在人大附中的高考考场。
上午考政治。“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是什么?”“粉碎‘四人帮’的重大意义是什么?”大部分考题尽在意料之中,我毫无悬念地完成试卷。清脆的铃声打破了教室的宁静。我把考卷放在课桌上,轻松迅速地离开了考场。
当天下午考语文。我准时回到考场。姓名、考号一一填写清楚,准备答题。“你再看看你写的考号是否正确?”一个声音从耳边响起,监考的女老师正站在我的身边。我定睛一看,考号少写了一个“0”!我赶紧补写了一个“0”,长舒一口气。正要继续答题,这位女老师又把上午的政治考卷递给我,原来上午我就少写了一个“0”!这下我有些慌乱,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立即改正错误,补写了一个“0”。老师啥也没说,用手轻轻按住我的肩膀,低声说道:“好好考试。”
那年的作文题目是《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那一年对我们这一代而言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想起历历在目的每一天,文思泉涌,一气呵成。兴奋地步出考场,忽然想起还没和那位监考老师说声谢谢。我匆匆赶回考场,老师已不见踪影。
后来我才得知,细心的监考老师收卷时发现我的错误,午饭都没顾上吃,一直等在考场,等我再度出现,监督我改正这个重大错误。但老师万万没想到,我竟然一错再错。
数学理念里的“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我的考号少写了这个“0”,则意味着我的考卷无效,两门甚至两门以上的成绩均为0分,继而这个“0”也可能是我人生的分界点!至今想起仍不寒而栗。
一晃40多年过去了,那位不知姓名的监考老师早已消失在茫茫人海,只记得和我耳语时她额前飘动的头发和她的声音一样轻柔。还有她温暖的手在我肩头片刻停留时带给我的那股暖流………
后来我也成为一名老师,在我几十年的教学生涯里,那位润物细无声的监考老师一直是我学习的榜样。
最近流行一种“清零活法”。人生之旅积累的故事,的确需要清理甚至清零,不然岂不活成一只背着沉重的壳吃力爬行的蜗牛了?但我一路走来,我的行囊清了又清,而那个遥远的“0”的故事,却不曾被我清零,且时时涌上心头,挥之不去。